临汾环保公益演出活动纪实

2010-10-26 16:3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0年,为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在中华环保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下,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动请缨,承担了“生态汾河·绿色大篷车”大型公益宣传活动的重任。
临汾市环保局宣教中心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多年来,他们在全省和临汾市实施的“蓝天碧水”工程中,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屡获殊荣。对承担这次公益宣传,他们认为,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与考验,更是一次对临汾环保工作的展示与检阅。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厅专门发文,对大篷车到各地的演出活动进行协调;市政府为大篷车启动仪式,专门召开会议,确保旗开得胜;新上任的环保局局长武卫东,先后组织召开了6次专题工作会议安排活动,并3次审查剧本,5次审查节目,组织召开演员动员会议,鼓励和要求大家带着对母亲河的感情、带着对环保的爱心去演好每一场、每一个节目。
为“绿色大篷车”编创一台内容紧紧围绕汾河治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是整个活动的关键。为此,宣教中心物色和组织专门人员策划、编写,力求对每一个节目剧本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山西省著名诗人张承信、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段协平、老画家陶福尔与临汾日报高级记者王燕等,出谋划策,并都为“绿色大篷车”编写剧本和宣传品,设计展板和标志。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为活动的组织做了大量协调工作。
经过半年多的集思广益和紧张筹备,“生态汾河·绿色大篷车”就要出发了。启动仪式就选择在4月22日,这天是地球日。地点就在临汾市城西治汾工地上。
“生态汾河·绿色大篷车”启动仪式引来八方关注。省市各级领导及临汾市社会各界人士近20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并观看了演出。中国环境报、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等各级媒体汇聚平阳,进行了热情报道,全国50多家网站登载、2000多家网站转载了启动仪式的图片和报道。
启动仪式在隆隆礼炮声中拉开帷幕,热烈隆重。
领导讲话,如鼓点敲击着在场观众的心扉,鼓舞人心。
汾河沿岸六市代表,走上台前,庄严表态。
万人签字红绸前和环保展板前,人头攒动。
彩旗、气球、展板、舞台,映着一河清清汾水;领导、来宾、演员,观众,唱着同一首歌曲;笑脸、歌声、掌声,在春天里激情放飞!



管沁山下、汾河的源头。
绿色大篷车风尘仆仆,一路欢歌来到这里,人人满怀朝圣般的心情。
在汾河水库,“绿色大篷车”团员与水库员工一起同声高唱“汾河流水哗啦啦”;在古交街头,商店老板主动搬来桌椅为演出人员播放音响;在娄烦县和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居民社区,人们扶老携幼,前簇后拥,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骄阳如火,热浪袭人,但人们舍不得离去;在平遥县广场上,大雨如注,淋湿了演员的妆容,却没能浇灭台上台下的热情,观众在雨水中高喊:再来一个!在侯马市省建一公司东社区演出时,闻讯赶来的西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找到“绿色大篷车”团长李爱玲,说啥也要让到他们那里再演一场。
在临汾市县底镇街头演出结束时,几位老大妈拦住了队员们说:“你们的节目演得太好了,可惜我来晚了,不知道你们啥时还演啊……”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拉着队员们的手真诚地说:“你们不要着急走啊,我给你们烧水做饭,吃完饭再演几个节目吧!”无法拒绝的盛情,不能不一再加演的节目,一次次计划外的安排,收获的是无法言表的感动。大家说:只要观众想看爱看,再苦再累也心甘!整整一个夏天,绿色大篷车,从汾河源头的忻州宁武县开始,至汾河入黄处运城河津市结束,途经6市34县(市、区),行程1000多公里,入城下乡,跑村进企,演出80多场,直接观众达12万人(次),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5万份,间接受众20万人(次)。
这是一份交给全省人民的成绩单。作为大篷车总指挥的李爱玲,也许只有她知道、才懂得,这份成绩单多么重,来得多么不易。



绿色大篷车从出发时就誓言:要用心去歌唱。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6月26日,大篷车队来到了宁武县雷鸣寺。当大家看到汾河源头时,所有人都争先恐后涌去,急切地接上源头甘甜的汾水,品尝着,回味着,感慨着。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演员张大喜说,多少年没有见到过这样清澈的水了,原先搞环保演出,只是出于兴趣和爱好,现在看,更是一份义务和责任。
队员刘玉章在日记中写到:“望着清澈的汾河源头水,想想自己家门口的汾河水,我仿佛听到了母亲河的呻吟。”他们为正在逐步得到治理的汾河而感动:队员们来到静乐县的汾河治理工地,只见河水清澈,河道通畅,两岸绿树成荫,花草遍地。他们从内心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感谢为母亲河梳妆打扮的建设者。
他们为环保先行者而感动:队员们来到侯马市,看望英年早逝的全省著名环保志愿者杨金贵,感念于他的动人事迹,一个个攥紧拳头,暗下决心,向他学习。
他们每天,心在感动,身在行动:年逾花甲的曹荣耀老师,本来身患“甲亢”已经决定去外地治疗,当他知道要组织“绿色大篷车”,坚决要求参加,在演出过程中他忍着病痛,一个多月下来,体重少了20多斤。
临汾市音协领导郭琳,尽管担任“绿色大篷车”副团长,她每场也要出演3个节目。一路上,不管是在宿舍,在车里,她不是背台词,就是练动作,她说,要对得起观众。
乐器演奏者杜文平和李铁山,他们原本准备在暑假举办器乐培训班,那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为大篷车的演出,他们忍痛割爱,义无反顾。
李钰既是主持人,又是演员。在平遥演出时,雨越下越大,但在观众的热烈请求下,她仍然加演了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那天的日记中,她写道:“我如泣如诉地唱着,已经分不清雨水还是泪水。”山西省歌舞剧院独唱演员刘文涛是山西环保形象大使、首届山西环保奖获得者,自费从太原赶到临汾参加义演,冒雨到晋中献演,再到河津助阵、捐款。她说,我从小在汾河岸边长大,生态汾河宣传是我应尽的一份责任和义务。
“绿色大篷车”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一串真实的故事,一段难忘的经历。副团长程飞,主持人周涛,演员冯茹凤、张大喜、王海英、赵文祥、刘玉章、李婷、李芳,宣教人员张晓平、孙俊明、段磊、韩丽,车队司机杨新卫、李海红……个个均有不凡的表现。
这是心与心的共鸣,情与情的交融,爱与爱的携手。很多观众,虽然素不相识,却毫不隐瞒对大篷车的敬意和赞美:在宁武潞宁集团的大礼堂,“绿色大篷车”的演出受到了矿区员工的热评。企业负责人说,作为汾河上游的企业,看了演出,更感到我们有责任搞好环境保护,让汾河源头的清泉畅流三晋!在汾河上游管理局所在地的静乐县,县四套班子领导同县城群众一起观看了演出。县长当场表态:我既要当你们的啦啦队,也要当你们的候补团员。让我们共同高唱环保之歌,共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绿色大篷车”在稷山县演出时,稷峰镇镇长樊双泉带着当地最好的特产来慰问;稷山晋华焦化厂领导听说环保宣传队在演出,送来了慰问金。
李爱玲接过慰问金,感到好沉重。在汾河河尾的闭幕演出中,李爱玲把这些天的思索,化作一个庄严的决定:向中华环保基金会捐款。大篷车队员几乎同时热烈鼓掌。
一笔笔捐款,投进了捐款箱,一颗颗滚烫的心,激烈地跳动。在场的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代表处主任杜培仁,被这骤然而至的一幕,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连声道:“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绿色大篷车”是播种机、是宣传队。在他们身后,生态汾河、保护环境的宣传,风生水起。(通讯员 林欢文 )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