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5 10:4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王建武 通讯员 吴应建) 日前,山西省为期10天的历山混沟原始森林第三次科考活动圆满结束,此次科考取得了丰硕成果,对研究黄河中下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翼城、垣曲、阳城、沁水4县交界处,南临黄河谷地,北倚汾渭地堑,主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保护区为南、北野生动植物的过渡地带,是我省面积最大、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段。此次科考的七十二混沟,位于保护区的核心区,保存有华北地区、黄土高原、黄河中下游地区唯一的板块状原始森林。这里岩壁陡立、沟谷深幽,地形复杂而闭塞,森林群落基本上未进行经营活动和遭受人类的破坏,对研究山西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省林业厅和历山保护区曾于1984年和2004年两次组织科考队对混沟原始森林进行科学考察。第三次混沟原始森林科考活动是山西省林学会牵头,中条山林局和历山保护区组织实施的。科考队由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条林局的生态、动物、土壤、自然地理等方面的20余位专家组成。在10天的科考工作中,科考队员深入混沟核心区30余公里,运用了红外线自拍系统、GPRS精确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对58个植物样地、80个乔木样方、160个灌木样方、320个草本样方进行了典型取样和系统取样。对原始森林里的大树、古树,大型藤本和绞杀植物,林下枯倒木和枯立木及次生林的生态恢复进行了专题调查;采集植物标本上千种,收集蝶类、蛾类、昆虫类标本1000余种;采集不同海拔的土壤样品60余份,地理信息系统关键点位采集300余点;安装红外线自拍仪15台,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勺鸡和鸳鸯等珍稀动物。
据初步统计,本次科考有可能填补我省新记录物种15种以上,尤其对成片的青檀、连香树、拐枣、山白树等植物群落进行科学研究后,将对研究山西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进行植被修复和恢复、珍稀树种的扩繁与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在红岩河口发现的硅化木群对于研究该地区地质结构的形成亦具有重要意义。考察成果将对全省森林资源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及林业重点工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对山西生态建设的转型跨越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