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走红军东征路

2011-07-06 09:1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7月1日,在建党90周年之际,记者一行从永和县城出发,踏上红军当年东征在永和的路程,感受75年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那艰难岁月探索革命道路的光辉历程。

红军东征纪念馆
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位于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距县城80余华里。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于2005年重新修建,占地2500平方米,分三个展厅,分别以“英明决策筑辉煌”、“红军东征在永和”和“老区人民爱红军”为主题,用大量的实物图片、塑刻作品等真实地再现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东征历史画卷,全面展示了当年东征红军的丰功伟绩。
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主席、彭德怀总司令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著名的渡河东征,壮大了红军力量,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率总部人员两次进驻永和县,前后共居住了十三个日日夜夜。在永和,主席亲自指挥了在山西的对敌斗争;在永和,主席组织召开了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的策略;在永和,主席亲自指挥东征红军胜利回师西渡。
东征抗日寇,西渡挽危局。红军东征,所向披靡,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东征期间,英勇的红军将士在党中央和红军总部领导下,转战山西境内75天当中,高举抗日义旗,浴血艰苦奋战,击溃了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山西50余县,歼敌13000多人,俘敌4000多人,扩大红军8000余名,筹款50万元;组织地方游击队30多支,使我军在物资和兵员方面都得到了补充,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在红军所到之处,大力发展了党的地方组织,创立了各种形式的苏维埃政权,宣传发动了广大群众,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使陕甘苏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其中仅神府苏区,就由东征前的六七个区扩展到二十八个区之多,并且和吴堡苏区连成了一片,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牢固地建立在陕北。红军东征在我党的革命史上留下光辉一页。
永和县新闻中心主任厚永建说,1971年,中共临汾地委在毛主席当年住过的阁底乡上退干村召开了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并将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建立红军东征纪念馆。1995年投资10万元对纪念馆进行了维修。2005年,进行了重修。2006年5月12日,新修建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正式落成揭牌。

 渡河指挥部 红军井 沙发石
在于家咀村通往黄河渡口的山路上,记者还看到了红军井、沙发石等东征红军曾经历过的地方。
红军井位于阁底乡于家咀村西不远的半山腰畔。1936年4月27日,东征红军在永和、石楼、交口、隰县转战两个多月后,到达永和县前龙石腰村,作出了红军回师西渡的军事战略部署。4月29日,红十五军团、红一军团、红二十八军相继集结在永和县的永和关、铁罗关、于家咀等黄河渡口。红军在于家咀村共住了十多天,刚开始人比较少,大约两个连,后来增加到一个师,村中的井水不够吃。于是,罗荣桓带领红军就在村西400米处挖了一口井,后被群众称为红军井。70多年来,这眼红军井汩汩的泉水一直滋润着于家咀村民的生活,直到前几年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于家咀村人吃上了自来水,这眼红军井才光荣退休。
从红军井向西,不远处的红军路上,有一块重大2600公斤长方形的石头,石头中间有两个半圆形石窝,一大一小,形似沙发。传说,当年毛主席、彭德怀总司令率红军回师路过这儿时,曾坐在这块石头上听取了张云逸关于红军渡河情况的简要汇报,那时,石头表面是平的,后来,竟奇迹般地风化成现在的样子,于是后来群众便给这块石头起名“沙发石”。当地的老百姓自信地说,这两个石窝,大的是毛主席坐过的地方,小的是彭总坐过的地方。

于家咀黄河渡口
1936年5月1日,毛主席率红军总部抵达永和县阁底乡,指挥各路大军回师西渡。上午9时,突然有两个团的敌军追了上来,而担任总部警卫的只有一个连,敌我兵力悬殊。连长魏文建迅速指挥全连战士占领阁山山头,刚刚筑好工事,敌人炮弹已打了过来,毛主席问清情况后,不慌不忙地说:“你留少数人监视、迷惑敌人,多数人抓紧时间休息。”魏文建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派了少数战士占领另外两个山头,故意弄得尘土飞扬,似乎有千军万马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为渡河红军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下午2时,敌我之间的阵地上双方警戒人员已经多次交火,敌人的炮弹打得更勤了。5时左右,周恩来派出的陕北红5团由河西赶来接应,接下了政卫连的阵地,阻住了尾追的敌人,毛主席这才率领总部人员向黄河岸边进发,于5月2日凌晨到达了离黄河不远的上退干关帝庙,上午8时在永和县于家咀渡口上船渡过黄河。以后几天时间里,于家咀渡口成为红军回师西渡的最主要渡口,截至5月5日,红军主力部队全部顺利渡河回师。

黄河滩涂 瓜果飘香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记者对这一天所看到的、了解到的事情颇有感触。70多年前,是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是这样的英雄共产党解救了中国。如今,革命老区永和县依然以红军东征的精神鼓舞着自己,三北防护林、水土保持工程等项目建设走到了全省全国的前列,他们正是以东征精神鼓舞着自己,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东征精神永存!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