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办年货留心“傍名牌”

2011-12-30 15:4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年关将近,市民已经开始置办年货。12月26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内多家商场、农贸市场后发现,商家已纷纷打出了“节前牌”。琳琅满目的年货堆积如山,但其中不乏“傍名牌”者——比如,包装酷似“德芙”巧克力的“迪芙”巧克力,同称欧莱雅的另类欧莱雅,“NOKIA”手机被“NCKIA”“傍”上。

吃的“傍”上名牌

26日上午,记者在尧丰、吉通等果品批发市场的糖果店看到,高仿品很受宠。据售货员介绍,“赛喔”、“许福记”等都是好糖,销量一直不错。记者追问是否是正品时,售货员只解释是从正规厂家进的货,口味和品牌也是被消费者认可的。
因为上过当,家住鼓楼南大街某小区的王先生现在买啤酒时多了个心眼。去年春节期间,他和同学聚餐时买了一箱啤酒,打开喝时感觉味道不对,仔细一看这才发现该品牌与所要购买的“青岛纯生”啤酒多一字,后面还跟了个“态”字。谈及当时的尴尬,王先生仍显得有些难为情。
越来越多的“傍名牌”迷倒的的仅是消费者,也令很多商家直言被“闪”了腰。鼓楼南大街一位经销“迪芙”巧克力的店主直言:“这种巧克力确实跟‘德芙’挺像的,我自己进货的时候都差点分辨不出来。”

用的“钻”了空子

其实,不仅吃的东西“傍名牌”、“钻空子”,用的也存在这种现象。今年10月份,在秦蜀路某小区居住的小燕(化名)在师大后门的夜市地摊上购买了一瓶欧莱雅洁面膏,使用几次后,她觉得脸上总有种火辣辣的感觉,这种现象在以前使用其它产品时是没有过的。之后,小燕又在专卖店购买了一瓶同样的欧莱雅,使用后,并没有异样的感觉。
当小燕把两瓶洁面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时,她才发现了异常。
小燕说,这两瓶洁面膏从外观看基本一样,但仔细观察后,猫腻尽显无疑:正品欧莱雅的商标中“L’OREAL”下面是“PARIS”,而问题欧莱雅的商标中“L’OREAL”下面是“PARIS.RK”;正品背面“L‘OREAL”授权制造下面直接是生产商名称,一家苏州企业。问题欧莱雅“L’OREAL”授权制造下面有一行“巴黎欧莱雅化妆品国际研发有限公司”字样,再下面是生产商的名字:XX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很明显,小燕被“傍名牌”的欧莱雅化妆品忽悠了,深知自己上当受骗的她再次赶往师大后门时,那个地摊早已消失,她生生吃了个“哑巴亏”。
与如此以假乱真的高手段相媲美的还有一些电子产品。
26日下午,记者在广场的一些手机店里发现,很多名牌手机被“克隆”。在一个手机柜台上,记者看到一款“NCKIA”字样的手机,经过辨别才发现,这部手机正面和背面分别标注有“NCKIA”字样,与诺基亚的英文标志“NOKIA”相比,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如果不认真看,真的很难分辨。

穿的“山寨”迭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吃的、用的被“傍名牌”之外,穿的也是见缝就钻,“山寨”迭出。从帽子到鞋袜,“山寨”服装可以从头武装到脚。名牌运动服装多成为“山寨”的仿造对象。据了解,品牌主导着很多消费者的购买倾向,一是因为款式时尚,二是“山寨”产品的“平民价格”能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便成为“山寨”服装的主要追随者。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刘东说:“在专卖店买一件名牌服装需要近千元,虽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能花小钱买到称心如意的衣服,既实惠又赚足了面子,何乐而不为呢?”可想而知,“山寨”商品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因为其价格定位符合了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需求。

工商:置办年货莫匆忙

“我们一般所说的‘傍名牌’现象,指的就是违反了商标法;企业名称、字号不规范使用以及涉及到冒用别人的厂名、厂址,而让老百姓误以为是名牌产品。”元旦、春节将至,面对新一轮的消费高峰期,市工商局尧都分局副局长连军民提醒广大消费者,置办过节商品时,一定不要走马观花,否则,极易被“傍名牌”给忽悠了。
据连军民介绍,“傍名牌”现象已涉及到服装、箱包、日用品、家电等领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仿冒知名产品的注册商标;仿冒知名产品的包装、装潢以及从企业名称上浑水摸鱼。
随着年关的临近,服装、日用品、家电等产品的销售也随之进入了旺季,在此,连军民提醒广大市民,置办年货最好去一些正规的专卖店或商场。同时,应主动向商家索要购物发票,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便于维权。
为了确保广大市民度过一个健康、放心的节日,连军民表示,针对目前市场上仍存在的部分商品涉及商标侵权、假冒伪劣等“傍名牌”现象,工商部门将继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遏制规模性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为重点内容。以手机、药品、服装、箱包、家用电器等为重点查处产品,遏制和重点查处侵犯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涉外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和“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记者 成华亢 亚莉)

  【责任编辑: 付基恒】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