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4 08:0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国家一级演员的强大阵容、迪士尼童话剧目的经典之作、提前一个月的广告策划、人偶表演在我市的首次上映……种种因素的归结,童话舞台剧《白雪公主与青蛙王子》受到如此欢迎并不感到意外。
显然,即便在文化消费多元化的今天,影院仍受到大众的喜爱。
然而,喜爱终究是喜爱。在实际中,人们不难发现:近几年,影片的产量越来越多、放映的效果越来越好、影院的环境越来越高端。但为什么大众与影院之间仿佛横亘着一条大江?
高额票价成为奢侈消费
“去年,在朋友的极力邀请下,我们去影剧院看了一场《建党伟业》后,直到现在没去过影院。近五六年也就看过两三场电影。”家住尧都区莲花池三巷的胡俊大哥十年前还是电影院的常客,那时候看电影还是普通百姓喜爱的一种娱乐方式。一到周末或节假日,他们一家三口便会到附近的影院轻松一下。“如今电影是看不起了,动辄一张票30多元,一家就100多元,真不舍得花那钱了。”谈到电影的高票价,胡俊连连感叹。
目前,我市市区有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影院,平均电影票价在30元左右,热门时段的票价销售到六七十元。这个价钱“让看电影成了奢侈消费”。
在鼓楼广场附近经营书店生意的焦丽俊大姐谈起影票价格时说:“去年,我请6位好友在星美·科奥电影城看了场电影,当时正好赶上打折,每张票25元,票价虽然有点贵,但物有所值,毕竟电视的效果不如影院有‘气势’。”在对观影人群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除少数影迷外,大多是追求时尚、无忧无虑的80后、90后年轻消费者和在我市就读的大学生。其中绝大多数人表示票价确实有点贵;一少部分人表示,一年只看两三次,没考虑过票价贵不贵。
经典影片成为稀缺产品
票价的居高不下让观影群体萎缩,影片的内容粗制滥造更让影院和影迷伤心。
“我也希望票价能便宜点,最好是买碗面的钱就能买张电影票。但降低票价势必牵涉到电影制片方、发行方的利益,如果票价太低影片商肯定是不会同意的。”星美·科奥电影城经理赵红平面对记者提问时无奈地回答道。
47岁的赵红平酷爱电影,作为一名有30多年影龄的铁杆影迷,2007年赵红平投资建设了星美·科奥电影城。他说:“影片质量和内容才是吸引观众的前提,如今,经典的影片太稀缺了,每年有上百部的影片上映,卖座的也就十几部,有些影片根本无人问津。”1月6日,在星美·科奥电影城楼下的“1月影讯”展板前,记者有意逗留了一个小时。期间,在展板前停留查看的有24位,有6位上楼进入影院。
跟随着一对青年情侣乘坐电梯上楼时,记者将采访目的告诉了他们,名叫张立的山西师范大学学生说:“影院我们常来,但未必常看,因为有些影片根本是脱离了生活实际而编撰的艺术品,全是宣泄感官刺激的特效,没有整体的故事情节,像《山楂树之恋》、《唐山大地震》这样的经典影片实在太少了。1月4日学校放假后,我来看过预告,得知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今天上映,这才约女朋友一起来看。”
交通不便成为观影障碍
“影院效果是好,可惜离家太远,往返都要40多分钟,而且没有停车场,去年带孩子去市影剧院看卡通片《蓝精灵3D》遇上堵车,电影开场了十分钟,我们才赶到。回家的时候,孩子竟然在车里睡着了,索性就买了一套带投影仪的家庭影院。”家住五一东路凯泽苑的张建锋先生对自己的女儿宠爱有加,“小时候,市区有好几家影院,现在就2家,都集中在解放路上,如果要是五一东路也有影院就太好了。”据了解,在80年代末,我市市区有5家电影院,而目前上规模的影院只有2家。一名曾经在影院工作的人员透露说:“影院是个既费力劳神,又不好挣钱的行业,以前的几家影院,如今都变成商城和店面了。”赵红平说:“尽管近两年影院经营利润有所上升,但是收入也是平平,如果不是热衷于电影,自己很难坚持下去。”他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市区饭店有多少?KTV有多少?服饰店有多少?如果影院挣钱,为什么只有2家。”影院利润低导致数量锐减,也间接地让许多观影爱好者因交通不便而“望院兴叹”。
多元文化分摊着群众的休闲生活
时代的发展,经济的飞跃,多元的文化,使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歌厅、茶楼、网吧、棋牌馆等场所提供了多层次大众化的娱乐活动,去影院看电影已经不是人们休闲的首要选择。
“去影院,别逗了。有那时间还不如去网吧打会CF(一种名为《穿越火线》的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和DOTA(5对5的电子竞技游戏),既刺激又有代入感。说实话我还真没去过影院,有时间一定去。”一位路过市影剧院的90后小伙子在匆匆应付完记者的提问后,焦急地走进了离影院不到100米的世纪网吧。
“自从家里有了电视,我们几乎没进过影院,只陪孙子看过一次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连CCTV11电影频道我们也不多看,因为现在的影片我和老伴已经看不懂了。”今年65岁的张大爷在市影剧院台阶上锻炼时,被记者误认为来看电影,他说:“在影院一边吃冰棍,一边看《地雷战》、《地道战》已经成为少年时的记忆。老年人多打打门球比看电影有益处,既能强身健体,还能为国争光。”(2010年上海第10届世界门球锦标赛,我市代表队进入世界八强)“请我看电影,还不如请哥们儿吃个饭、唱个歌。”拨通高中同学的电话刚问他“最近去过影院吗?”朋友立刻打断了谈话。“为啥不看电影?没兴趣呗,早过了到影院找浪漫的年龄,自打结婚后,我再没去过。”朋友如是说。
在尧都区从事幼儿教育的梁瑞婷老师和男朋友谈恋爱期间,光顾影院的次数不算少,她风趣地说“以前每次去影院,偌大的观众席,几对情侣恪守一方、互不干扰,感觉跟包场一样。现在我们工作太忙,想去影院也没时间。”
盗版横行冲击着影院的票房市场
1月6日,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上映。
9日上午,市区已有部分音像店或音像摊兜售盗版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价格基本在5元至10元,在碟面上找不到任何出版信息。
在对4家影像摊位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单碟装的《金陵十三钗》销售最快,甚至有些摊位已经销售一空。一位摊主在推销“产品”时说:“什么影片票房火,什么影碟就销售得快。单碟装的DVD《金陵十三钗》每张8元,刚进货没几天就卖光了,要买等过一段时间了。不过高压制版的也卖得很快,要不你买张先看看。”随后,记者以单张5元的价格买下了两张高压制版的DVD,内有16部最新的热门影片,其中包括《极速天使》《亲密敌人》《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以及原定于1月25日才上映的《碟中谍4》,除个别属于“枪版”外,其他影片画面效果均非常清晰。
选购了三四张影碟的张继东大哥走出摊位后,对记者说:“春节休息时间长,买几张影碟回家看,既打发了时间,又花不了几个钱。我也偶尔去影院,只不过都是在家看过影碟后再去,像《阿凡达》《唐山大地震》之类的影片,只有去影院才能看出震撼效果。现在家里电视也大,音响也好,看个普通影片算是足够了。”
网络共享滋养着影迷的“免费习惯”
“影片上映后,用不了多久,网络上就会有下载,并且是免费的,每次在网上找到喜欢的影片,我都会下载到电脑里,然后集中刻录成光盘保存下来。”刘琪卧室的书架上摆满了刻录光盘,他认为和自己有一样想法的电影爱好者不在少数。
而像刘琪一样的网络电影“发烧友”主要是那些年龄介于20岁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乐于在网上寻找喜爱的影片,并与同仁志士一起分享。
随后,记者按照刘琪的说法,在百度中搜索了去年12月中旬上映的《龙门飞甲》,很轻松就找到了影片下载的地址。从下载的视频来看,电影画面非常清晰,并有开头博纳影业集团的序幕。
影片长度为2小时1分钟40秒,与电影院放映的版本完全相同,其网络上传时间为1月4日。刘琪耸耸肩轻松地说:“只需要等两周就能看高清版的影片,又何必花钱去影院看呢。”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数据传输技术的不断改进,网络下载的门槛必然会越来越低。可以想象,今后只要是稍有电脑常识的人,无论年龄大小和身处何地,几乎都可以从网上轻松获得所有想看的影视节目。
在事业单位上班的魏大姐非常喜欢用“风行”和“QQ视频”看韩剧和电影,对于网络的好处,她笑着解释说:“网上资源免费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可以边干家务边看电影。”(记者 王伟/文 刘一平/制图)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