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期间,雷锋车队”的队员们都要免费接送考生,为他们送去爱心。
“雷锋车队”队员到帮扶对象家中慰问。
在我市,有一支以“雷锋”命名的出租车队,自成立7年以来,他们以“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以文明礼貌的优质服务,展现临汾人民的时代风貌和倡导出租行业新风尚”为宗旨,助弱扶残、捐资助教、免费接送高考学生、义务植树……在全市的客运出租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创始人张业平 点滴平凡事 感动全山西
张业平,临汾春秋出租汽车公司业务经理,“雷锋车队”发起人及第一任队长。
原籍湖南省澧县的张业平于1987年应征入伍来到临汾,1991年退伍后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2004年,他在全市几千名出租车司机中脱颖而出,被市公用局评为“临汾市出租行业十佳标兵”。
谈及为何会成立雷锋车队,弘扬雷锋精神。张业平说,源于一名党员的责任,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转变社会对出租车行业的不良印象。他向记者讲述了临汾的哥的一件“壮举”,一件将所有出租车司机陷入尴尬的“家丑”。
2004年,一名司机在火车站拉了一位外地游客,为了多挣钱,他竟然绕着鼓楼转了4圈,并有板有眼地介绍说,临汾城这样的鼓楼有4座。此事被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再加上不少市民遭遇了在乘坐出租车时遇到了宰客、不打表、拒载、拼车等诸多不文明现象,一时间,许多市民对出租车司机的职业道德产生很大质疑。
“当时,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出租车司机全是坏家伙’,我心里生气、无奈,但更多的是不服气。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曾经的优秀士兵,我要转变人们对出租车司机的看法。”张业平非常坚定。
正在此时,张业平看到了一条新闻,是报道国内其他城市的出租行业中开展了免费接送高考学生的活动。张业平决定,就以此为切入点,他组织几名平常表现好的司机,先从这项活动开始。
2004年的高考期间,张业平他们只要在路上遇到考生及家长,就主动前去表明免费接送。然而,迎接他们的并不是当初想象的一片赞扬及喝彩。在市区一处公交车站,张业平看到两名考生正在焦急地等车,就赶紧前去请他们免费乘坐,两名考生先是一愣,继而慌忙跑开。
没想到,好事没做成却被当成了坏人。张业平心里十分难过。
后来,在临汾一中门口,一名中年男子上了他的车,当张业平告诉他凭准考证可以免费乘车时,那名乘客惊诧地说:“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听说过坐出租车不要钱的。”乘客的信任,给了张业平极大的信心。
回到公司后,张业平就筹划着成立一支爱心车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出租车的良好形象,同时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他将这一想法汇报给春秋出租车公司和客运管理处,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
张业平永远记得2005年3月5日。这一天,在他的努力下,临汾春秋出租车公司“雷锋车队”成立了,他们公开向社会作出承诺:学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现役军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人员在市区免费乘坐,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质量为乘客服务。
由最初的8名队员,壮大到如今的28名。7年以来,雷锋车队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用实际行动播撒着爱心与真诚,践行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热心队长李小刚 传承雷锋精神 树立良好形象
李小刚,第三任“雷锋车队”队长。许多乘客都表示,李小刚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能够想乘客所想,急乘客所急,坐他的车,舒心。
所有“雷锋车队”队员都说,李小刚立足自身,工作热情高,能充分调动广大队员争创标兵文明的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位车队带头人,好!
今年正月的一天,一名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乘坐李小刚的出租车去参加一个活动。上车后,这位外籍乘客对李小刚整洁的车内环境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大加赞赏。途中,这名乘客忽然想起没系领带,于是让李小刚先开车到卖领带的地方。这名乘客表示,他们参加重要活动的时候是必须身着正装并打领带的。
然而,再去商场不仅绕道很远,还要耗费不少时间。李小刚想的不是绕行能增加收入,而是如何为顾客提供方便。他指了指自己脖子上的领带告诉这位外国友人:“这条领带我刚刚戴上,虽然旧了但是很干净,你看能用吗?”心急火燎的外国友人频频点头,并一再要求出高价将其买下。“这可不行,我这条旧领带怎么能要你的钱呢。”李小刚坚持不答应,提出将领带免费借给外国友人使用,等方便的时候还回来就行。
类似想乘客所想的事情,近年来李小刚做了许多,用自己的行动为“雷锋车队”增光添彩。有人给他的拾金不昧发短信表示感谢,有人为他的优质服务送来锦旗。面对许多的赞誉,李小刚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在李小刚的眼里,自己作为雷锋车队的一员,就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细心的哥郝建荣 有善心 行义举
2008年4月,郝建荣在市区铁路医院门口拉上了一名20多岁的女子。这名女孩拉着皮箱上了车的第一句话就是“找个买农药的地方。”面容憔悴、脸上还挂着泪痕等诸多细节让郝建荣感到异样。他小心翼翼地与该女子攀谈,直到车在农资公司门口停下时,女子才透露:与老公吵了架,准备买药自杀。郝建荣赶紧开导这名女子,并调头离开了农资公司。
女子在车上放声大哭,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转来转去,很快就到了午饭时间,家人已经做好了饭等着郝建荣回家。“不能把她放下不管,万一出了人命可怎么办。”郝建荣一时不知所措。
思前想后,他决定先将女子带回家吃饭。
“这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解释清楚……”见丈夫领了个年轻女子回家,郝建荣的妻子气不打一处来,房东和邻居们也都不由分说凑上前来。当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郝建荣的爱人说:“你做得对。”两口子给这名女子收拾、做饭,并积极联系女子的家人朋友。随后,在民警的帮助下,两口子一起将这名女子送回家。
“后来那名女子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说和家人在一起很好,还有了孩子。”郝建荣的脸上满是欣慰。
自从2007年加入雷锋车队后,郝建荣对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他对乘客热情、服务优质,并积极参加献爱心、做公益等各种活动,已经成长为我市客运出租车行业中的一名标兵。
最美的姐逯艳霞 献爱心 热公益
2007年7月,逯艳霞开车行至兵站路汽车站附近时,一名十五六岁的男孩招手打车。男孩上车后并没有说明目的地,而是一直嚷嚷着喊“饿”,还不时嘟囔着要去延安、去侯马。
通过交流和观察,逯艳霞发现这名语无伦次的孩子不大正常。她买了食品安抚这名孩子,并通过交流拿到了他家人的电话。当她给孩子的爷爷打通电话说明情况时,电话那一边却传来“你骗谁呀?我家孩子明明在侯马,怎么会跑到临汾呢?”孩子的家人以为是骗局挂了电话,这让逯艳霞很是无奈。
没过多久,逯艳霞手机响了。对方称是孩子的母亲,希望她能将孩子送回家。原来,孩子的爷爷在接到电话后与侯马的家人取得联系,方才得知孩子跑丢了多日。
知道了这名走失孩子的家庭地址,逯艳霞当日就驱车将孩子送回了家。
“我们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找了孩子三天三夜了都没有找到,真是太感谢你了……”孩子母亲紧抱着孩子已泣不成声。
“没过几天,孩子的母亲打电话说在电台给我点了首歌,虽没有听到,但我心里很开心。”逯艳霞说。
她说:“我是‘雷锋车队’的一员,我要和大伙儿一起献爱心、做公益。我相信,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收获快乐。”
好心的哥刘兆荣 拾金不昧 完璧归赵
去年年底,刘兆荣将一名背着大包小包的乘客送往尧庙汽车站。已经调头走出两公里后,忽然发现了后车座上有一个小背包,他急忙返回汽车站去寻找那名乘客,哪知那名男子早已不见了踪影。
“不管里面装的什么,失主肯定很着急。”想到这里,刘兆荣径直将车开回公司,将这个小背包上交。哪知前脚刚走进公司大厅,后脚这名乘客就火急火燎地跑来找包。看到刘兆荣和自己失而复得的背包,兴奋的失主拉着刘兆荣的手连连表示感谢。
“一心急着回家,却没有看管好自己的东西,我进了车站准备掏钱买票时才发现包不见了,卡、现金、还有各种证件都在这个小包里,要是丢了,那麻烦可就大了。”失主再三表示感谢。
刘兆荣说:“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谁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乘客的手机、钥匙、背包等物品落到我们车上,马上能联系上失主的,我们第一时间会给他们送去,联系不上的,我们就送到公司。在我们看来,这些都微不足道,我觉得换做是谁都会这么做的。”
“雷锋车队” 七年如一日 爱心洒平阳
在“雷锋车队”的影响下,我市客运行业又先后出现了“党员车队”、“文明使者车队”等许多先进模范组织,他们像春日里争相绽放的花朵,向我市人民昭示着雷锋精神的迷人魅力。
成立7年以来,每年的六一儿童节,“雷锋车队”都会去儿童福利院看望孤儿,送去衣物、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八一建军节,他们集资购买慰问品送到部队,演出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九九重阳节,他们去夕阳红公寓和尧都区中心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演节目,送用品,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等。同时,他们还情系“春蕾”爱心捐助贫困山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与下康村残疾人安银宝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为灾区群众、困难家庭捐款捐物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为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据不完全统计,这7年来,“雷锋车队”免费接送高考学生、现役军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6000多车次2万余人,拾金不昧800余起,交还乘客丢失手机100余部以及大量现金、存折证件等公私财物,助人为乐200余起;见义勇为抢救伤员20余起;向灾区群众、生活困难家庭,失学儿童共捐1万余元;收到社会各界团队、部队、群众赠送锦旗80余面。“雷锋车队”连续7年被市客运管理处评为“先进集体”。
(记者 柴云祥 卢婷 本文照片由临汾春秋出租车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