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景文婷)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我们迎来了最温情的节日——母亲节。在这个让我们知道感恩的节日里,如何去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谢呢?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市民发现:不同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浓浓的母子情深,但无论何种方式,都暗藏着一句最温情的话语“妈妈,我爱你!”
小朋友——制作手工送给妈妈
母亲节前一日,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平阳南街的子益经典学堂,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母亲节气氛。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小朋友们通过学习,亲自制作手工送给妈妈。在博学班,小朋友们用各色手工纸折出了许多精美的花朵,一位名叫壮壮的小朋友告诉记者:“老师说明天是母亲节,我折了两朵康乃馨,放学后要送给妈妈”。另一名叫萱萱的小朋友则是用手工纸制作了贺卡,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妈妈,我爱你!”该幼儿园的王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的小朋友们正处于成长变化最大的阶段,他们健康地长大就是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不过,博学班最小的孩子也有5岁了,已经初具了一些认知和思想,我们通过教小朋友们亲自为妈妈制作手工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一种懂得感恩、懂得爱的理念。”
90后——送朵鲜花给妈妈
近日,记者在市区走访时发现,各大商场、专卖店早已在母亲节到来前一星期开始打温情牌,大力游说子女为母亲献孝心。这其中,传统的鲜花自然不可少。记者走进市区解放路一家花店时,老板正在打电话订货。他告诉记者,市民们对这种孝亲敬老的节日越来越重视了,每年母亲节鲜花的销售量都会有所上涨,特别是一些学生,更青睐于康乃馨。
陈同学已经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了,她告诉记者,班里的同学都知道母亲节,大家说好了一起送花给妈妈。“我平时也积攒了一些零花钱,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几朵康乃馨送给妈妈,我想妈妈一定会高兴的。”陈同学还说,等以后自己能挣钱了,一定会给妈妈买很多东西。
80后——带着母亲去旅游如今,大部分的“80后”们已经逐步走上工作岗位,还在读书的也已经开始读研究生或是博士,有了一定的收入。与年轻的90后相比,他们有自己的经济基础,母亲节将至,他们为母亲节准备的礼物既丰富多彩又别具特色,带着父母去旅游也成为“80后”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到母亲节,家住市区贡院街的小田感到特别兴奋。她告诉记者:“以前上大学时,给母亲的礼物都是康乃馨或一些小物件,现在参加工作了,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今年的母亲节,我就带着爸妈到附近的云台山去旅游,让父母去看看山水、放松一下心情,也是感谢她平日对家庭付出的辛劳。”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旅行社了解到,像小田这样的年轻人还不少,由于今年的母亲节正好是周末,让很多年轻人萌生了陪母亲旅游的想法,基本上以周边的一两日短途游为主,也有青岛、北京、港澳游的。特别是近两年,母亲节出游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70后——请吃送穿最实惠
“70后”的大多数已为人父母,因此对于母亲的辛劳也深有体会。所以,“70后”的母亲节礼物往往很朴实很实惠,请吃送穿是不少“70后”的选择。记者发现,以母亲节为由的大聚餐是“70后”最爱的庆祝形式。
家住市区秦蜀路的崔女士这个母亲节就招呼兄弟姐妹搞了一次家庭聚餐。崔女士称,母亲那一代人生活得都很艰苦,吃不好、穿不好。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做子女的更喜欢送母亲一些衣服、鞋子之类实用的礼物。今年母亲节,崔女士的母亲就穿着儿女们买的新衣服,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
50后、60后——孝顺在平常
相较于80后、90后花样百出的过节方式,母亲节对于大多数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还是更倾向于润物细无声式的日常关爱。
“现在年轻人一般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给妈妈过节,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也没有那么多的想法,给老人买点东西吧也不一定非在母亲节,主要就是在这个节日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52岁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很多五六十年代的人不在乎母亲节,更多的是将功夫花在平时。母亲节,她其实不希望子女给自己买什么东西,就是想让他们平时多回来看看自己。“我想年纪大一点的人都差不多这么想的,所以我准备母亲节回乡下陪陪老人,给他们做顿饭聊聊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九成的母亲都不在意孩子为自己花多少钱,只要子女健康、顺利,就是最大的幸福。特别对于年纪大的母亲们来说,她们大多希望不在身边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吃一顿家里的饭,陪自己说说话、逛逛街,哪怕不花钱,这种温馨的情景确实比单纯收到一件礼物更值得期盼。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