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乱收费、儿童服装不合格、住宅面积不合理、药品随便开……”多年来,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困扰着市民,令大家不知所措。
今年8月1日,又有一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规付诸实施,其中高层住宅必须设能进担架的电梯,对电梯、阳台、面积、凸窗等做了更人性化的标准规范;家电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如有“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隐瞒、掩饰因维修服务导致用户产品损毁的事实”等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可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必须符合最高安全级别A类的要求……
一大批关系民生的“新国标”适应时代需求,进一步规范了市场,有效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那么,新国标”实施后,我市相关行业执行的如何?记者兵分3路,走访市场看实情、深入百姓听心声、采访专家做解读。(记者 郭秀婷)
儿童服装分清类别
一直以来,父母对儿童和婴幼儿服装的安全性尤为关注。那么,我市婴幼儿服装市场如何呢?是否符合“新国标”的标准呢?日前,记者进行了走访。
走进儿童6+1商场,唯·路易儿童服装店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商场打折,你若买童装,是最佳时机,说着就拿起长裙、短裙来。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服装的吊牌上,在“符合标准”一栏均为B类。而当记者询问,有没有A类标准的服装时,工作人员称:没有A类服装,但我们的每一件服装都是有国家质监部门检测报告的,服装质量好,可放心穿。”
“我们没有收到儿童服装实行A类标准的通知,但为了把关儿童服装市场,我们在进货渠道上都要严把质量关。商场严格要求,凡是儿童商品,必须有质监部门的检测报告,否则不能进场。”该商场楼层经理马红丽说。
其后,记者走进安达圣购物中心,在一楼儿童专区,大多数儿童服装的标准为A类,同时生产企业在使用说明上也标明了“婴幼儿用品”字样。
而在鼓楼北一家婴幼童生活馆内,在不少“宝宝服的标准”这一栏已贴上即时贴,其中一件宝宝服上的即时贴写有安全检测标准:GB14801-2010,产品类别:A类婴幼儿用品。
然而,在街头小摊上,B类、C类婴幼儿服装比比皆是,有的甚至连标签都没有。
“我们挑选服装,如果款式新颖、价格适中,一定选择品牌服装。”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黄宗英用简短的话语道出广大妈妈的心声。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科长许红萍告诉记者,原定于去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经过一年的延期,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和2003版国家标准要求24个月以下婴幼儿服装要符合A类标准不同,此次新国标将A类标准适用婴幼儿的年龄进行了延长,要求3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必须达标,否则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这一标准的提出,符合了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
“在这一标准中,A类为婴幼儿用品(注:适于36个月以下婴幼儿产品);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注:适于36个月以上童装或成人装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注:适于36个月以上童装或成人装产品)。”许红萍进行了诠释。
购买童装时,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市工商局尧都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自觉抵制不达标的婴幼儿服装,让宝宝安全使用,从而让低劣及不合格的儿童服装无处销售。该中心主任秦民生认为,婴幼儿挑选服装时,在质地上,宜选全棉,忌纤维;在颜色上,宜选淡色,忌鲜艳;在做工上,宜精细,忌粗制滥造;在大小上,宜宽松,忌紧绷。(记者 郭秀婷)
维修家电持证上岗
“一台液晶电视没了图像,又不是显像管坏了,竟然要350元的维修费。后经讨价还价,50元就修好了。”对家电维修行业的利润如此之大,40多岁的柳子敬有些疑惑,他不只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2010年,家住解放西路的黄林明先生购买了一台美的电磁炉,使用近一年时,电磁炉时常打不开,他就拿着这台电磁炉去维修,连续跑了两家维修部,第一家称一部件坏了,需要更换,费用为60元,但黄先生觉得太贵,又去了一家维修部,经维修人员检测后,告知该电磁炉为接触不良,把线动一动就能正常使用了。黄先生一分钱没有花,就把电磁炉修好了。
随后,记者以顾客的身份,以家中空调不制冷为由,前往我市部分维修部去探秘。
在市区广宣街五交化市场,美的空调售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称,若购机时间在6年以内,上门服务及更换零件均免费;若购机时间超过6年的,不更换零部件,上门服务鉴定费为60元,需要更换零部件的,不再另收取鉴定费,只收材料费。至于空调不制冷的原因大致有两种:若完全不制冷,需要加入氟水,费用根据加氟水的位置及多少而定,至少需要200元;若制冷效果不好,应该是过滤网不通畅所致,需要清洗过滤网。当记者问及该维修中心的维修师傅是哪儿的时,工作人员称,都是公司的维修工,有六七年的实践经验,技术很好。至于证件,只是公司的工作证,而没有该行业的资格认证。
在不远的一家九星维修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门鉴定费为35元,这个价格要比外面便宜得多,当问及为何实行此价格时,这名工作人员说:因为我们正规嘛!”那空调不制冷一般是何原因?大概需要多少维修费?”在记者的追问下,工作人员回答道:那必须经过上门鉴定,空调不制冷有很多原因,不看空调无法估计价格。”
对于家电维修行业是否需要资格认证,记者采访了我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王国勤,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我市曾组织从事家电维修行业的人员考取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证。但到2002年以后,很少有人考此证。按照国家规定,家政人员在维修家电时,上岗需持有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证。
为何会出现有制度却无法执行的窘境呢?王国勤说:“原因有三个,第一,有关部门没有此方面的严格要求;二,市场没有需求,老百姓不懂;三,考证与工资不挂钩,维修员凭技术和服务吃饭,有证没证靠的是真本事。”
那么在维修家电时,如何识别山寨家电维修点,我市家政协会理事王勇提出建议,首先,要选择正规的品牌售后维修点进行维修,最好多咨询几家维修点,看看价格是否一致;其次,在维修时,应看着维修员更换部件,若没有亲眼见到,在取货时最好让维修员打开外壳,进行详细核实;最后,维修结束后,最好向对方索取正规维修发票。正规维修企业都有发票,且出票单位名称很清楚,可作维权凭证。(记者 郭秀婷)
出售药品看清处方
有最严“限抗令”之称的卫生部新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自8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对于抗生素处方药,都必须出示医生开具的处方。医师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或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
新规能否有效限制抗菌药的滥用?记者对此进行走访。
药店:无处方仍可购买处方类药物
记者暗访了多家药店,在位于鼓楼北的一家药店,记者称眼部不适欲购一瓶消炎类滴眼液,药店负责人随即拿出一瓶氧氟沙星滴眼液:这是最常用的消炎类眼药水,肯定管用。”当记者询问这类药物是不是处方药,能否随便用时,药店负责人称,每天卖那么多药,根本没问题。”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秦蜀路的一家药店,冯先生正在购买处方类消炎药,销售人员说:你要哪个品牌,是阿莫西林还是头孢。”冯先生说:我嗓子疼,你看着办吧!”销售人员则拿出了一盒阿莫西林胶囊嘱咐着冯先生:就吃这个吧!一天两次、一次两粒。”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这几家药店,无处方仍可购买处方类药物。当问及某医药从业人员是否知道并了解最严“限抗令”时,却是一脸茫然的回答“不知道”。
患者:是不是处方类药物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治病
对于抗菌药物知识的缺乏,使得部分患者有病自医。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却危及自身的健康。
“一般的小病都知道该吃哪些药物,都能把病治好。”家住朝殿三巷的郭先生如是说。
记者随机采访发现,多数市民表示“知道有抗菌药,但不知道其用法”,究竟哪些药物属于抗菌药,对于是否滥用市民就更不清楚了。
医院:安全使用抗菌药势在必行
“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是一场持久的战役。患者不舒服首先想到吃点抗菌药,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新立医院内科主任郭医生说道。以感冒为例,大多数的感冒是病毒感染,而抗菌药只适用于细菌引起的炎症,对病毒引发的疾病不起作用。
“滥用抗菌药有很多危害,比如对于那些不应该使用抗菌药却使用抗菌药的患者来说,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性,很可能造成以后的疾病无药可用。”郭医生表示。
谈及如何才能有效“限抗”,郭医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首先从源头开始抓起,医院对抗菌药使用管理必须严格。每一位医生开具的处方都必须设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其次根据规定医师、药师要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剂资格。最后,普及抗菌药物知识,让每一位市民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性。同时,希望相关部门严格执法,从根源杜绝抗菌药的乱用。”(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