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催生“考证热” 毕业生化身“考证一族”

2014-07-14 21:1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进入七月,各高校毕业季陆续落下帷幕,找工作成为刚刚迈出象牙塔的应届毕业生以及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为了在“最难就业季”突出重围成功入职,学子们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势头越来越猛的“考证热”成为严峻就业形势的衍生品,也由此催生了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考证族”。

“这是我‘牺牲’了从大一到大四所有的寒暑假换来的劳动成果,绿色封皮的是计算机证,黄色封皮的普通话证……”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朱倩如一一介绍着。记者看到,各种颜色林林总总的证书排满了小朱的书桌,包括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C语言证书、普通话二甲等级证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初级文秘资格证书等各类证书多达八个。“我身边的多数同学都是从大一开始考证,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报班培训,不仅考本专业的证书,还有很多人跨专业的考证书,证多不压身嘛,这也是以后找工作的砝码。”小朱对记者说道。

随后,记者登录师大的论坛以及贴吧看到,点击率最高的是考证板块,学生们讨论最多的话题也是“考什么证”和“报什么班”。毕业于师大二校行管系的张媛媛也是典型的“考证族”,谈到考取计算机证的经历,小张诉苦道,准备了半年时间,报班培训费800元、考试报名费90元、补考费一门50元。这个证要考两门,一门是笔试理论,主要靠背题库,另外一门是上机操作,靠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动手实践能力,况且我不是这个专业的,学起来更难。”学生们为增加竞争力忙于考证,而“多证傍身”是否一定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采访中,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说道: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前来求职,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他们的素质,所以很多时候所持证书会作为一项考核标准,毕竟这也代表了一种学习能力”。

而记者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招聘者都钟情于“一纸证明”。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更加看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花样繁多的证书中,只有注册建筑师证书能起到参考作用,但是也并不能代表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校园内外声势浩大的“考证之风”,师大二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王老师分析:这反映了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毕业生找工作时的焦虑心态。”而该如何应对急剧升温的考证热潮,王老师建议毕业生以及在校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制定职业规划,以此来判断所需证书和考取方式。而且并不是所有看似闪闪发光的证书都具有同等的含金量,所以不用盲目地为考证而考证,无故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可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培养能力,这才能满足求职考验中用人单位真正的“择优”录用。(记者 亢亚莉 崔敏)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