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3时,市区气温已接近36℃,骄阳当空,偶尔吹过的微风没有带来丝毫的凉意,却挟裹着令人窒息的热浪。
在滨河路某商品房建设现场,几十名工人正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工作,40岁的张连虎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入伏以来,张连虎和工友们按照工地的安排调整了作息时间,“每天一大早便开工,上午11点收工休息,下午3点上班,7点半下班。空出一中午时间用来休息。”张连虎敏捷地从脚手架上爬下,拧开放在一旁的大水杯,“咕嘟咕嘟”仰头喝了起来。
张连虎喝的是工地专门为他们所准备的解暑降温的绿豆汤。这些吃住都在附近的建筑工人们,早上和下午上班的时候,都会用自带的水杯从工地食堂里装上一杯,天气太热时,稍微补充缓解一下。
“出门在外,能省则省。现在的矿泉水都要一块一瓶,还不经喝。”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张连虎对记者憨厚一笑,眉宇间满是质朴。
工地负责人王经理告诉记者,除了绿豆汤,施工单位还为工人们提供了“凉白开”、藿香正气水等饮品药品,并搭了一个简单的遮阳棚,供工人们临时乘凉。“每天下班后,我们会第一时间查看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工人的身体是第一位的,我们施工时会避开高温段,采取早晚两头施工的方式。如果有的工序必须赶工,则缩短工人工作时间,实行多班倒。”和张连虎一样,混凝土搅拌工小刘也来自四川,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和衣服上都溅满了水泥斑点,“工地领导一再叮嘱我们扛不住就歇会儿再干,但我们是按照工作量计酬,大家都不舍得歇。可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我去洗把脸降降温。”话刚说完,小刘便一溜烟地向不远处的自来水龙头跑去,用矿泉水瓶接了一瓶水,一股脑儿地朝脸上浇去……离开采访现场已经黄昏,可“倔强”的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对建筑工人而言,在这样的天气下施工,毅力和体力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怨无悔,用辛勤和汗水汇就着城市异彩纷呈的明天。(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