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馍出笼年味浓

2013-01-24 09:44: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发面、和面、揉、捏、掐……一个个做工精细、造型优美、风味独特的年馍,在霍州市农村妇女的巧手里制作出来,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新春佳节的临近。
    1月20日一大早,辛置镇宋庄村村民杨秀英、梁慧珍就和姐妹们结伴而行前往邻居郑爱秀家,帮忙蒸年馍。“制作年馍工序多、劳动强度大,每年都是邻居们相互帮忙来完成的。”杨秀英介绍说。在郑爱秀家,村民们和面的、揉面的、制作的、烧火的……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霍州年馍自唐代起流传至今,风味独特、花样繁多、造型逼真,因其选料考究与工艺独特,可在常温下放置3个多月不变质。年馍选用纯天然无污染的自家小麦面粉,用传统酵母发面,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面团经过多次揉和,一边揉一边掺干面,纯手工精制而成,所以色泽白嫩。做成馍样后,要放在热炕上,盖上被褥腾发,达到发虚光润,再放在笼内蒸熟,一般要蒸半个小时以上。”正在做年馍的郑爱秀边说边掀开铺在炕上的棉被。登高、枣花、钱串子……一排排一行行,尤其是形态各异小白兔太可爱了。
    “吃得好、穿得好,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逢年过节时,我们都要蒸出各种各样的馍以示祝贺。”“在党的好政策下,以前过年每家蒸50来斤面的馍,现在还不蒸个200来斤啊!昨天还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了补贴金呢!”“过年了,团圆了,在外面工作的儿女们要回来了,我要见我的大胖孙子了,想想啊这心里就别提多高兴了!”大家边做年馍边分享自己的高兴事。
    半个小时过去了,灶台上蒸馍的水蒸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蒸出来的年馍色泽白嫩、口感松软、味道香甜。郑爱秀指着刚出笼热气腾腾的年馍,向记者一一介绍起了他们的各种寓意:“登高”由圆形面陀和红枣累加而成,象征步步登高、事业兴旺之意,是春节期间最有分量的、款待亲朋的必备主食,堪称年馍中的“高贵馍”;“枣花”由中粗向两边逐渐变细变尖的条形面卷成圆环状而成,环内置枣,故称“枣花”,象征心灵手巧,易入口好咀嚼,这是年馍中的“方便馍”;“五心枣花”枣花卷成五环,内共置5颗红枣,有“五福盘寿”之意,是年馍中的“吉祥馍”;“花”用面团模仿揉捏成自然界的多种花型,有“花开富贵,如花似玉”之意,是女孩子的“专用馍”;“圆馍”由面团揉成半球形馍,有的内置一枣,象征“圆圆满满”,食之耐饱,是年馍中的“实在馍”;“钱串子”由面团加工成古钱模样,象征“财源广进”,是年馍中的“发财馍”;“红世”圆馍顶端置5颗枣,象征“红红火火”,是年馍中的“热闹馍”;“兔”把面团加工成兔子的模样,象征“活泼善良,玉兔迎春”,是年馍中“可爱馍”;“鱼”把面团加工成鱼的模样,象征“年年有余,如鱼得水”,是年馍中的“如意馍”;“手”把面团加工成人手的形状,是年馍中的“致富馍”……
    家家户户蒸年馍是当地的传统,如今,一箱一箱、一袋一袋、包装精美的霍州年馍吸引了人们注意,这种蕴含着吉祥喜气的优势产品,已经走俏市场。大规模手工制作年馍已成为霍州的一大新兴产业,在当地和周边县市的市场和大型超市里,前来购买年馍的顾客络绎不绝,给当地带来了商机。
    在宋庄村,村民武小旦这几天又是接订单又是出货,忙得不可开交。自武小旦开办年馍加工点以来,整箱的年馍不仅供应本市和临汾周边县,还销往运城、太原等各大城市。进入腊月后,要求代为加工制作年馍的客户源源不断找上门来,小旦就请村里的巧手妇女来帮忙加工,年馍的代理加工成为当地妇女勤劳致富的好门路。
    村民们用灵巧的双手把吉祥、幸福、和谐都揉到这精巧别致的年馍当中,用娴熟麻利的手法做出各种别致的年馍造型,笑声也不断地从她们中间传开,衷心祝福广大农民的生活犹如炉灶里的蒸汽一样蒸蒸日上!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