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王隰斌 卢凯)“除了尧贤街北段以外,尧贤街南段以及华州路都有这种红色井盖,由于没有损坏,也不清楚里面是何种材质。”2月4日临汾日报晚报版4版刊发《怪!尧贤街破损井盖竟露出竹条》后,不少市民致电临汾日报晚报版热线反映,在东城其他街道的人行道上也有不少这样的井盖存在,同时询问这些井盖是否是合格产品。2月6日上午,记者就此事走访了尧都区住建局。
尧都区住建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由于传统的铸铁井盖经常丢失,后来为了防止井盖丢失,他们就在井盖上加锁,虽然此举使井盖丢失现象减少,但由于潮湿、锈蚀等原因,最后导致井盖无法打开,给弱电管网的维修造成了一些困难,鉴于此,2008年尧贤街施工改造时,人行道上的弱电管网统一使用了这些竹条水泥井盖。他同时告诉记者,竹条水泥井盖相比铸铁井盖不仅便宜,而且最主要的好处是防盗,但绝对是合格产品。
随后,该负责人电话通知当时负责设计、施工的临汾网通(现为临汾联通公司)负责人并与记者一同前往尧贤街实地查看破损井盖。没过多久,联通公司负责人王天临赶来现场并介绍回忆说:2008年改造尧贤街时,为了创造良好的市容市貌,所有弱电管网都设计在人行道地下,而当时的弱电管网建设更是涉及到网通、电信、联通、移动、铁通、长途电话和广播电视等7家单位,后来由他们网通牵头出资承建。“当时还一起去太原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开会。”王天临回忆,当时的设计方案也被各单位一致通过,而且随后的施工企业及所有器材都通过了严格的招投标程序,不存在偷工减料或是以次充好。主要问题是,曾经涉及承建的7家单位,现在仅剩下4家,维护、管理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
“铸铁井盖一个造价超过500元,而且很多地方回收,从而造成丢失严重。这种井盖每个造价300元左右,最大的好处是不易丢失。”王天临介绍说,虽然这种井盖较之前的铸铁井盖便宜,但是井盖的荷载能力同样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这种井盖质量绝对没有问题,除了极个别出现破损,大多数路段的这种井盖依然完好。”王天临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破损,是因为当时弱电管网施工完成后,人行道工程施工还没有结束,一些大型工程机械工作时在井盖周围碾压导致。
尧都区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会加强对辖区各类型井盖的监管和巡查力度,对于有问题的井盖要及时上报并进行更换。王天临表态,立即召集工作人员对各路段的井盖进行巡查,将此类破损井盖及时更换为质量更轻、精度更高、更耐腐蚀、更承重的优质复合井盖,确保市民的人身安全。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