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才招聘会百余家单位提供两万多岗位

2013-02-25 09:00: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2013年春季人才招聘会在众多求职者的翘首期盼中如期而至。2月22日上午,三中文体馆人山人海,360余家企事业单位前来招贤纳士,共提供了2.5万个就业岗位,用人单位的招工难题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寻找理想就业岗位的平台。
    “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准备,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看着眼前川流不息的求职人群,临汾人才市场副主任陈新华说:这次招聘会参展企事业单位达到了360余家,由于场地有限,还有80多家企业无法进场招聘。”同时,他告诉记者,这次招聘会是近年来我市举办的最大最成功的一次。
    进入招聘会现场,放眼望去各招聘摊位前人头攒动,求职者询问着相关的工作情况和薪酬待遇,招聘方也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吸引招聘者。
    【薪酬篇】工资涨幅大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发现,此次招聘会除了参展企业数量众多之外,最大的特点是各企业在招聘启事上标明的工资和各种待遇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保安的工资达到了1600元以上,还有的企业给出的工资接近2000元。”来自县底镇的一位求职者,指着自己中意的保安职位招聘启事告诉记者,除此之外,保安人员还能享受奖金和保险,这在以前的招聘会上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服务员、传菜员及厨师除基本工资外,每月还有奖金,同时还入保险。”记者发现某大型酒店为服务员和传菜员开出的工资接近2000元,相比之下,一些其他县市的宾馆饭店,开出的工资则更加诱人,这些企业还为录用者报销往返车费。另外,司机的工资也超过了2000多元,甚至还有的达到了3000元。而一些煤焦企业给机修工的待遇也不低,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加,每月工资应该不会低于3000元,电工的工资则超过了3500元,单位同时还免费为这些员工提供食宿。
    记者看到,刚刚进驻我市的某大型连锁超市招聘人数众多,涵盖管理、服务等各个岗位,员工与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单位将为员工办理五项社会保险,而员工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外,更能享受到免费技能培训、年终奖、生日礼物、取暖费和折扣卡等诱人的条件。该招聘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说,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只有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给他们更多的人性关怀,企业才能留住优秀员工,才能逐渐发展壮大。
    【技能篇】技工很吃香
    “该职位要求有工作经验,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招聘会现场,招聘启事上的薪酬待遇较之前有所提高的同时,对求职者的各种能力也有着更为严格的限制,营销、设计、策划等实用性强的岗位更是如此。“一个商场招聘实习生,竟然还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从洪洞县赶来参加招聘会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原本想要应聘我市某商场的销售人员,无奈被学历要求拒之门外。
    记者走访发现,汽贸、教育等企业占据着参展企业中的大多数,而这些企业对求职者的技能要求有着严格的限制,甚至有些苛刻。
    记者看到,汽车销售不仅要求在其他4S店有过至少一年的工作经历,对求职者的学历也有要求,大部分汽贸都要求销售人员至少应该有大专学历,同时还要求求职者有驾驶证。
    尽管有些招聘单位的每个岗位都标注了学历要求,但不少负责招聘的人坦言,能力更重要。在实际招聘中他们看重的是求职者的综合能力,而非资历和学历。一些从事教育培训的学校或其他培训机构,给求职者设置的门槛也不算低。“不仅需要会计资格证,而且还要有3年工作经验。”一位刚刚拿到会计证的求职者对招聘方的要求有些无奈。
    除此之外,应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很多求职者,在与招聘负责人对话的同时都被反复问及是否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是否具备工作经验?是否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一位招聘负责人说,办公室文员就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计算机证、英语等级证都能为求职者加分,而这些被招聘方重视和要求的技能,恰恰是他们日后轻车熟路展开工作的基础。
    【综合篇】“纳才”正当时
    招聘会当天,每一个走出招聘会现场的求职者都如同经历了一场战役,不单单是能够一眼相中自己中意的职位,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众多求职人员中突出重围,最终应聘成功。而每一个应聘者的热情,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纳才”的好时机。“企业需要不断有新鲜血液融入,应届毕业生虽然没工作经验,但可塑性强。”一家招聘企业的负责人说,新一年开始,人才市场流动量大,公司参加招聘会是为了吸纳更多优秀的高学历人才,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涉及汽贸、房地产、教育等行业,不仅有年薪上十万的管理岗位和工程师技术岗位,也有大量的招聘应届毕业生及一线普通工人的岗位。陈新华根据经验说,从需求来看,规模较大的煤化工及制造企业的普通工、操作工依然抢手,而高端人才依然稀缺,服务业需求比例较之前仍有上升。企业更加重视基础性人才的储备,大中专学历及以上,且带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最受欢迎。与用人单位日趋务实的用人条件相比,缺少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以及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恰恰是许多正在找工作的应届大学生的“软肋”。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