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春节“开门爆竹”的习俗,每逢新年,家家户户都会购买烟花爆竹燃放庆祝。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烟花爆竹的销售在今年遭遇难得一见的“寒冬”,多数摊主感叹“生意难做”。日前,烟花爆竹临时销售期已经结束,指定批发企业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回购。
销量持续走低
节前旺季犹如昙花一现,烟花爆竹短暂升温后,销量持续走低。商家们卯足了劲,希望借助元宵节“触底反弹”,把售价一降再降,但大多也是空赚吆喝,进账不多。看着屋内堆积的大量商品,固定销售商贾先生深深叹了口气:我从事这一行已经十多年,这是最淡的一年,大年初一以后几天不开张,最多的时候一天才卖一千多元。”
考虑到节后生意愈加冷清,大多临时销售摊点自除夕当天就收起帐篷,停止出售烟花爆竹。“腊月廿七以后光顾我们摊点的顾客突然增多,几乎都是来买鞭炮的,大型焰火、花炮系列几乎无人问津。但鞭炮的利润空间非常低,一千响的进价是8.5元,零售价仅10元,还不断有顾客嫌贵,最后一天直接全部赔本处理了。”首次接触这一行业的临时销售商李鑫心灰意冷地说,节前我和朋友轮流在帐篷里守了八个晚上,又冷又累,盈利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多方因素导致
烟花爆竹销量陷入低谷令商家无奈,不少市民却认为这是必然现象。家住市区贡院东路碧云轩小区的于先生说:前段时间连霍高速河南三门峡段义昌大桥发生爆炸事故让很多人提高了安全意识,我担心买多了储藏不当,所以只给孩子选择了几款安全系数高、可以手持的儿童花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过节方式也逐步丰富,燃放烟花爆竹不再是必备项目。“今年我们小区出去旅游或是回家探亲的人不在少数,一栋楼只有几户人家亮着灯。”家住东关花园的沈女士分析,“住宅小区楼与楼间隔较近,达不到燃放大型礼花的安全范围。如果是冲击力较强的炮类,难免会误伤他人或是破坏设施。”
“现在国家倡导节俭,大家都在积极响应,所以很多人都减少了购买量。”东关土产日杂店老板道出主要原因。
此外,市民的环保意识都有所提高,不少人将目光投向可反复使用、环保、美观的电子鞭炮。
进入回购阶段
正月十七,记者在临汾市尧都烟花爆竹专营有限公司看到一些销售商正在咨询和办理退炮事宜。该公司经理薛东红介绍:今年烟花爆竹销售情况极不乐观,只有往年销量的三分之一。目前,回购工作已有序开展,批发部的工作人员正逐户回收未销售完的烟花爆竹产品,销售商也应提前对剩余产品进行清点、整理和查验。如果产品外包装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将扣除相应的折损费。”
“正月十五一过,临时销售商需立即停止销售活动,配合指定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做好回收工作,及时将产品返回批发企业统一入库、集中存储。”尧都区安监局危化科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若仍有烟花爆竹,切忌存放在家中,尽量全部燃放,以免留下火灾隐患。”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