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爱心的传递者,就像亲人一样互相帮助”。3月31日,竹香缘莜面村老板王伟将两个红包分别递到18岁的杨敏和17岁的孔祥骥手中,这是王伟向两个孩子资助的第一笔钱。王伟承诺,以后每个月都会为这两个孩子每人资助800元,一直到他们考上大学。
3月31日之前,王伟与杨敏和孔祥骥及他们的父母还互不相识,接到善款的这一刻,孔祥骥的母亲、古韵6号公厕管理员马金娥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连连表示感谢,做梦都没想到,之前完全不相识的人会来帮助咱,真的非常感谢”。
心酸一幕萌生善心
竹香缘的工作人员赵娜告诉记者:王总这个人比较谦虚,他平时对员工非常关心。其实在年前他就萌生了资助环卫工人子女的想法,去年冬天,他看到一位环卫工人在冒着严寒蜷缩在公厕旁睡着了,当时就感叹环卫工人实在不容易。”
经过思考,王伟决定资助家庭比较贫困的环卫工人子女顺利读完高中。“读好高中在孩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也是最困难的,如果孩子能顺利通过高考,之后的大学至少可以借助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来完成学业”。作出决定后不久,王伟经朋友介绍,主动联系到市环卫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随后,市环卫局工作人员很快统计出市区环卫工人子女的就读情况,综合家庭贫困程度以及孩子的学习成绩等,最终选出就读于临汾三中的高二学生杨敏和山西师大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孔祥骥为救助对象。
据了解,杨敏的父亲常年体弱多病,母亲席金环是城东环卫所的一名清扫工,靠清扫街道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包括孩子们上学的学费以及丈夫医药费等,生活十分困难。在康庄村杨敏的家中,记者看到房间的一侧墙壁上张贴了很多她和弟弟的奖状,席金环告诉记者,杨敏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平时周末回家做完作业就帮助家里干活。
孔祥骥自幼失去父亲,姐姐出嫁后,家里就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微薄的工资供养他念书。“他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希望他以后能考上好大学,有出息。”马金娥说。
做爱心的传递者
资助现场,王伟很亲切地和两个孩子交谈,话语中流露出真情。“不要有压力,也不要有任何负担,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身体,全心投入学习……”谈话中,记者得知,今年42岁的王伟也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儿子,他情不自禁地和两个孩子的家长沟通起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王伟说,他初中毕业后靠勤工俭学完成自己的学业,建议孩子们暑假可以到他的莜面村体验生活,加强锻炼。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竹香缘莜面村除了老板有爱心,资助贫困学生之外,这里的员工也同样充满爱心,年轻的赵娜就是其中的一个。如今赵娜以匿名的方式资助的两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一个正在上小学五年级,一个已经上了高中。赵娜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得到邻居们的帮助,现在工作了,挣钱了,要学会感恩,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古人云,为善最乐”、人皆可以为尧舜”。资助是一种力量,王伟表示,环卫工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起早贪黑,冒着严寒酷暑,为市民创造出更加洁净美丽的城市,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关注环卫工人,同时也希望爱心能一直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