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杨全)随着气温的上升,各种时令水果也逐渐走进市场,很多市民不顾水果刚上市的高价效应,纷纷买来解馋,然而有部分市民却怨言满腹:不怕价格高,就怕水果商玩“花招”。家住五一西路的路女士就不幸“中招”了。
“我前天在印染巷口购买了两斤草莓,当时我看见草莓十分新鲜,水果摊老板也说这是两天前刚摘下来的,所以就买了回去,结果回家一洗才发现,草莓已经全蔫了,连颜色都变了。”4月16日上午,路女士致电记者称,因为自己家离水果摊不远,当发现“中招”后,她赶快到水果摊前要求老板退货,可老板却表示售出的水果概不退换。
路女士的遭遇让人气愤,但是在鼓楼西街做糕点生意的王先生的眼中,路女生的遭遇比自己强多了。“我的店里经常需要大量的新鲜水果,所以我买水果都是成箱的往回买,上周三,我在尧丰市场买了一箱香蕉,大概15公斤左右,付了60元。”王先生告诉记者,回到店中,我拆开箱子一看,竟然发现箱内有大量的卫生纸,卷起来都快有一包卫生纸的量了,最少占据了七八根香蕉的位置。”当日中午,记者走访了我市的多处水果销售集散点,对部分水果商和顾客耍“花招”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在位于司法巷巷口的一个水果摊点处,记者注意到,该水果摊摊主正在给摆放在脸盆中的草莓喷水。有些变色的草莓被喷过水后,立刻展现“红颜”,变得十分“新鲜”。
“这些草莓都是今天刚到的,你看装草莓的箱子还在旁边放着呢。”该水果摊摊主看到记者后,热情地招呼着。“还有没被喷过水的草莓吗?”记者询问摊主。“没有了,全都在这儿,洒水是为了保湿,今天天气太热,不洒水,水果一会全蔫了。”水果摊主解释到。
记者又来到尧丰市场,在市场内的一处水果摊上看到,摊主正将一盒盒用保鲜膜装好的芒果摆在摊点上,而顾客只能看到最外面的一层。“老板,你的水果怎么都用保鲜膜裹住呢?”记者佯装顾客询问到。“为了保鲜,这样可以多放几天。”摊主笑呵呵地说。“那打开一个保鲜盒,我想看看里面的怎么样。”你要买我就给你拆,要不买可就不敢给你拆了。”拆了大不了重新再包装一下就可以了,为啥就不能拆呀?”记者再三地追问道。“你不要就算了,给我放回来。”摊主将芒果重新放在了摊点上,不再搭理记者。
通过一天的调查,记者发现,部分水果商贩都有不同程度的“耍花招”行为,要么以次充好,要么缺斤短两,有些还用保鲜膜或者礼品盒玩起了“躲猫猫”的把戏。本报提醒广大市民,购买水果前,一定要认真检查,警惕“中招”。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