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李晓琳)“虽然,我做的豆腐质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因为没有‘名分’,不能正大光明地进入超市等地进行销售,成为我的一块心病。今年,小作坊生产许可证政策下来后,在质监部门同志的指导帮助下,加工厂进一步改造了厂房、完善了设施、规范了生产过程,成了有‘证’企业。现在我们的‘昌源’牌豆腐销量大大增加了。”6月28日上午,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推进会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现场会上,洪洞县昌源豆制品加工厂作为质监部门整改规范小作坊的典型企业,其切身感受引起了在场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据了解,全市目前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85家、登记在册的小作坊1260余家。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散,加之,一些小作坊生产条件简单、工艺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下;部分经营者诚信缺失、道德缺失,处心积虑逃避监管,违法手段花样百出等等,这些都为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近两年来,探索行之有效的小作坊监管模式,保障食品安全,成为质监部门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为了加强食品监管,市质监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市局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亲自部署、督导,并把广泛深入食品企业调研、为企业把脉会诊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和帮扶企业的重要抓手。同时,增强了宣传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先后两次两批对全市系统监管人员和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参训人数达810人次。另外,还参加了“临汾市首届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并获得一等奖;全市系统还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同食品网格化监管责任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地促进了食品安全责任的贯彻落实;市质监局还下发了《临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指导意见(草案)》,正式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纳入“许可”范围。今年1月召开了推进会,各县(市、区)进行了一些先期试点,积极探索实践经验,在全市范围内予以推广。
会上,侯马市质监局和洪洞县质监局进行了经验交流,大家还实地参观了洪洞昌源豆制品厂、厚倘品咸菜厂等获证的典型示范企业。市质监局局长乔宝贵希望,全市质监系统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监管工作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抓手,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加大力度,快速实施。同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