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摇号,我们担心什么?

2013-07-06 09:15: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今年我市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首次实行摇号制。消息一出,顿时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有关事件的进展信息,虽然官方一直处于及时、公开的状态,但仍有部分市民心怀疑虑,那么——

“小升初”摇号,我们担心什么?

 
    图为摇号现场,家长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正目不转睛地等待着摇号结果。
 
    图为6月26日上午10时,市直管民办学校2013年小升初招生面试确定会在市教育局召开,平阳中学、精华中学、光明中学、同盛初级中学4所学校代表,采用“抓阄”的形式确定了参加电脑摇号的顺序。

    如果说“售车摇号”、“售房摇号”,是为了暂时缓解大众供求失衡的压力。那么,今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实行摇号制,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解决生源失衡的新举措。至于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效果如何,此时下定义还为时过早,但是,市民反映强烈的一些“小升初”招生等乱象是该痛下狠手治一治了。
    
    民办学校招生轮番“拔尖”

    近年来,我市民办学校面向全市提前选拔招生已是众所周知,每年的4月至5月,民办学校就已经开始为选拔优秀学生进行“摸底”,6月末7月初便开始举办大规模“测试”,参加的孩子们需要通过考试筛选,才能拿到家长“心仪”的通知单。
    同盛初级中学初中学生小怡对于当年参加“小升初”面试的情景记忆犹新:2011年夏,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升温的第一天,背负着全家“使命”的小怡随同父母,驱车从洪洞县赶赴我市市区平阳中学参加了首轮选拔,笔试完毕后,她又听从父母的“双保险”安排,再次参加了同盛初级中学的选拔。
    “下午3点多,都没有接到任何学校的通知,我失望极了,父母怕我难过,不停地安慰我。直到下午4点多,同盛初级中学打来电话说我通过了。”小怡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表情并没有多么高兴,反而有些忧伤。因为就在同盛初级中学登记报名后,她又接到了平阳中学的录取通知。
    “如果没有经历,根本不知道这有多么刻骨铭心。”小怡甚至清楚地记得在平阳中学笔试中,最后一道题无从下手的纠结过程,也就是这一道题的压力让她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平庸的学生。
    那么,家长为什么要让孩子放弃就近片区的公办学校,几十公里外求学呢?民办学校比较于公办学校,在教师管理、自主办学上存在一定优势,相对于一些公办名校来说,优势并不明显。
    但是,公办名校的教育资源总是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占尽片区的“地利”。那么,家长在能力范围之内,想让孩子上比较好一点的民办学校,自然成为了权衡利弊、斟酌损益之后的主观意愿。
    “既然中考、高考择优录取,民办学校‘小升初’为何就不能采用择优录取呢?孩子考上了是本事,考不上我们也服气。”尧都区居民秦先生并不认为民办学校招生实行轮番“拔尖”有悖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常理,反而认为通过考试更合情合理。
    在实际生活中,抱有秦先生一样想法的人非常多,他们大多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和工作的重点,而与家长无关。
    另外,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如果孩子有幸通过层层测试,一方面满足了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愿,另一方面证明了孩子的“过人之处”。
    于是,部分民办学校的筛选“拔尖”,在部分家长的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显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以至于对一些周边的民办、公办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致使市区及周边公办学校和部分山区县学校服务区生源过度流动,教育生态严重失衡。
    分管临汾六中教学副校长、尧都区督学郝秀芳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曾亲自参与学校“小升初”片区学生调查工作。对于民办学校“拔尖”现象,她坦诚告诉记者:“近年来,民办学校通过提前招生、选拔考    试,很早就将片区内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招录了,尽管公办学校生源数量没有缩减,但是生源质量确实受到了影响。”

    主管部门实行政策“平衡”

    据市教育局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市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工作的确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无序竞争、重复选拔、超规模招生等,由此引发了教育乱收费现象。
    以2012年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工作为例,招生计划4100人,而报名人数多达42300人,超招生10倍多,占比全市小学毕业人数82.54%。
    同年,家长们公认的市区民办初中名校,招生计划600名,实际报名人数逾12000人,超招生20多倍,虽然最终参加面试9600余人,但仍是该校实际招生人数的15倍。
    报名人数或面试人数与实际人数的巨大反差,不仅为“拔尖”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导致了教育生源失衡“多米诺骨牌”效应——山区县生源向平川县转移,平川县生源向市区转移,直接造成了市区生源过度饱和,班容量严重超标。
    为改变现状,又兼顾适应广大学生就读市直管民办学校需求和规范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两个方面,5月9日,市教育局正式下发《临汾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招生工作的意见》,并对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随后,市教育局特制定出《临汾市教育局2013年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工作方案》,在“面试人数”和“片区权重”进行了适度平衡。“面试人数”按照最高不超过计划招生4倍的比例加以限制;“片区权重”按照尧都区(含临汾经济开发区)21.72%、平川6县51.79%、东山3县6.51%、西山7县19.98%的占比赋予条件。
    仅从数字而言,就是从原本的“10选1”变为“4选1”,缩小了民办学校的“拔尖”范围。
    6月26日,平阳中学、精华中学、光明中学、同盛初级中学4所学校完成公开摇号,确定面试人名单。
    6月28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网站公布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面试人数,并提供民办学校查询和面试证书打印功能。
    平阳中学计划招生600人,确定参加面试1830人;光明中学计划招生500人,确定参加面试622人;精华中学计划招生200人,确定参加面试509人;同盛初级中学计划招生1000人,确定参加面试2700人。然而,11所市直管民办“小升初”招生学校中有5所学校面试人数未能达到计划招生人数。
    总体看,“摇号制”对于规范民办学校招生效果显著,但对于缓解生源失衡略显不足。
    6月26日,我市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面试学生确定会,完成实质性摇号环节后,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苏迎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均衡教育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型任务。无论民办、公办学校都不应该为孩子过早的贴上优秀和平庸的标签,家长更不应该盲目的随波逐流。但是从历年全市‘小升初’的状况看,这一问题想要依靠正常方式的化解有些困难。为此,市教育系统希望通过首次平衡生源的尝试来为‘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发展,均衡教育资源’创造一段缓冲期。”对于首次“摇号制”是否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招生权,可以自主确定招生范围、标准和方式”冲突的问题,苏迎泽表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此次“摇号制”也是在广泛征求民办学校建议后,本着尊重民办学校自主招生权益的原则上实行的。
    “世间的事没有绝对的公平。摇号尽管不是很公平,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没有比这更公平的办法。从11所学校报名12000多人的现状来看,今年学生的压力不大,基本能够满足学校的需求。”平阳校长杨东俊对于学校“小升初”招生前景显然并不担忧。
    
    教育资源形成强弱“博弈”

    通过多方的资料查询,记者了解到:电脑摇号最早起源于1991年,由原广州市招生办副主任陈流光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学生入学的公平录取问题。广州地区率先启用,后来在成都、武汉、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相继推广。此后,我国部分地域“小升初”实行了“取消升学统考、电脑摇号,就近入学”政策,以此减轻学生负担,均衡教育资源。
    然而,作为规范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工作、坚持以规整治招生乱象的“摇号制”,能否达到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生源的相对平衡,还需要等待时间来证明。
    根据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面试确定会通报的招生数量统计:11所市直管民办学校中,平阳中学、光明中学、精华中学、同盛初级中学4所生源较好,除了报名人数占有巨大优势以外,校际之间重复报名率甚至高达80%以上。
    (学生可以同时报名两所“不限报本校”类型的学校,只可以报名一所“限报本校”类型的学校,除新华中学、临开一中、新立学校3所学校以外,其他均属”不限报本校”类型学校)很显然,尽管国家义务教育法规明确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但很多学校因其升学率、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办学理念等综合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家长的报名意愿,从而进一步形成了教育资源的强弱“博弈”。
    尧都区居民关武欣女士为孩子选择了新华中学,她说:“学校之间的优劣论是客观存在,在家长的心里更是根深蒂固。
    孩子片区内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师资力量上没有太大差异,只是民办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更加严格而已。”“原本民办初中是作为公办初中的补充,但我市民办学校在特定的机遇和环境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办学校反而有沦为民办学校补充的趋势。”临汾四中副校长牛福生直言不讳地说,“适度改变生源失衡的现状固然是平衡教育资源的办法,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学校自强的精神。”在记者对大量家长的走访中,“教师敬业”、“管理严格”成为了对学校优势的一种共识;“设施完备”、“环境优异”成为了对学校优势的一种恭维。
    同样,这一理论也在部分教师的话语中得到证实,处于对学校声誉的顾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改用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说:“所谓学校优势,并非因漂亮校舍、优美环境而得名,是有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而已。”“民办学校的优势就在于办学自主性强,教师管理严格,如果民办学校在这一点都等同于公办学校,那么,走向末路是必然。”光明中学董事长桑成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民办学校教育资源强弱“博弈”的残酷性。
    
    社会各界出现过度“担忧”

    5月6日,平阳中学校门口贴出《通知》:初一新生招生报名,接到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后才能进行。一时引得许多家长对今年市直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改革充满猜测。
    5月22日,精华中学校门口同样贴出《通知》,不仅证明了这一点,更使得家长大吃一惊——“小升初”首次实行摇号制。
    “小升初,摇号了。”家住尧都区龙潭社区附近的张艳霞女士,在得知全市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实行摇号制后,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丈夫商量,12岁女儿的就学“大事”。
    通过模拟报名、正式报名,摇号公示,张艳霞的女儿获得了同盛初级中学的面试资格。“总算是有了面试的资格,如果面试不上,就上片区内公办学校。”张艳霞如是说。
    市区居民卫丽娟并没有受到幸运女神的眷恋,孩子并未获得所报两所中学的面试资格。谈及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摇号制的公平性,她说:“摇号相对公平,但公正性似乎差点,看似公平的竞争也有局限性,被摇号筛下的学生,只是失去了一个机会而已,又不是失去了整个人生。
    学校按照成绩高低来选择学生,虽然能使家长心服口服,但有悖于‘有教无类’。如今靠摇号来平衡生源也属无奈之举。”“电脑摇号有没有漏洞,数据有没有作假?”全程参与摇号过程的文先生依然充满质疑。为此,记者采访了平阳公证处工作人员赵民。赵民介绍说,电脑摇号是给每位学生标记一组“序号”,通过对关键的”序号“进行随机筛选,与彩票一样完全没有规律。
    6月25日下午18:30网上报名结束的同时,赵民与平阳公证处3位工作人员,对所有报名数据进行了封存和记录。次日,又在摇号现场进行再次检查,并对操作过程进行了全程摄像和监督,最后,还将筛选出的学生名单数据进行复制保存。
    听取了公证人员的解释,文先生才有些释疑。
    “摇不上,女儿就去运城康杰上学。”霍州市居民刘志才在得知市直管民办学校“小升初”摇号制之后,就另行制定了“对策”,还相约了3位家长赶赴运城市康杰学校了解招生情况。
    针对家长跨市求学的事实,曾经有过办学经验、教育界业内人士王致齐长叹说:“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就学环境,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不会因为一时的问题而改变意愿,这种生源外流的现象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当然,任何改变,都会存在争议。长期以来形成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方式的改变也不会例外。但是,改变的效果必定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那么,“小升初”实行摇号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究竟效果如何?请让我们平心静气地拭目以待。

      
    (文中学生小怡为化名)记者郭璞 王伟/文 闫锐鹏/图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