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危信”乐享“微信”

2013-07-15 09:01: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呼叫呼叫,收到请回话……”如果你在街上遇到一个对着手机自言自语的人,不要觉得奇怪,他可能在发微信。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正逐渐成为人们社交的重要工具。相较于传统网络交友软件,微信显得更高级些,不仅可以发送视频、图片和文字,还可以发送语音短信,将手机变成了对讲机。

微信的多种功能为用户交友提供了一个高效迅速的平台,使得一部分陌生人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并不牢靠的信任与情感,查找附近用户”、摇一摇”等以地理位置锁定其他用户的功能更是令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上缩短了距离,使双方从虚拟走入现实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然而,凡事都有利弊,便捷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如何让微信真正成为自己的帮手,如何防止“微信”变成“危信”,记者采访了我市的相关人士,为大家提个醒儿。

策划人 亢亚莉

聊天很受宠

“只要微信和杀毒软件,这两个软件我着急用,其他的软件过后我自己下载也行……”在平阳广场某手机大卖场,刚买了新手机的张女士说,她由于工作特殊,拥有很多客户,平时都是通过微信与广大客户沟通,不久前手机丢失,所以赶紧选购了一款智能机让销售员先把微信下载到手机上。

现在,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微信这种功能强大、资费低廉的即时通讯工具很受喜爱。不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都能接受并运用微信这个聊天软件。微信之所以在短时间就拥有很大的用户群,是因为它不同于短信、彩信,发送信息、图片、声音等只收取流量费,所以资费低廉,而且支持资源共享,在有公共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家住司法局家属院的郑女士是一家超市的老板,由于超市有人打理,她空闲时间较多。“我们现在每天在微信上‘活动’,大家聊得很开心,之前都见面不说话,现在楼上楼下经常相约出去逛街、买菜、做美容等,生活很充实。”郑女士说,自从她会用智能手机之后,女儿给她下载了微信,她通过这个平台和不少小区的邻居都成了“唠家常”的好姐妹,无聊时还一起组织活动。

30岁的杨先生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老板,同时也是微信的忠实用户。“刚开始我只用来和朋友聊天,后来慢慢用来给员工下达通知、商讨事情等,同时还组建了客户群、员工群等可以多人真声聊天,使用起来很方便,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杨先生说,微信给自己和员工节省了通讯资费,如果对方正在回复信息,便会显示“对方正在输入……”。

正如杨先生所说,微信软件的趣味性和便捷性是吸引用户的亮点,但是省钱才是用户关注的焦点。尽管通信运营商在用各种方式稳定人心,可是随着各种物价的上涨,话费的支出还是让不少市民都直呼受不了,那么微信的出现正如大家所愿,迎合了大众所需,节省了开支,自然备受用户喜爱。

记者 梁娟

交友需谨慎

大街上、餐厅里……随处可以看到一边按着手机屏幕,一边对着话筒自言自语的人,对方十有八九是在聊微信,根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为止,微信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微信的“摇一摇”和“附近的人”两项功能可以迅速查找到身边一定范围的陌生人,所以很受年轻人追捧,不少不怀好意的人就是利用这一点,对年轻女性进行骚扰,甚至欺骗对方。

今年23岁的小朱一直没有男朋友,闲暇时喜欢用微信“摇一摇”,看是否会摇到自己的“有缘人”,还别说,今年4月的一天还真让小朱摇到了。

“对方说自己28岁,未婚,而且他微信相册里都是一个人,看起来也不像坏人,聊了半个月感觉挺投缘的,就没想太多,同意见面了。”小朱说双方约定五一小长假见面,见面之后感觉都还比较满意,于是便谈起了恋爱。

一次意外的发现让小朱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有天和他朋友一起吃饭时,无意中说漏了他结过婚,我当时就傻眼了。”经过确认是真的之后,无论对方怎么解释,小朱都坚决分了手,有了这次教训后,就再也没有“摇一摇”了。

同样有过类似遭遇的还有现年24岁的小牛,她和前男友是通过“附近的人”认识的,了解后发现对方并不适合自己,便提出了分手。“分开以后,他有事没事就来我家闹,还找我要钱,不给就大吼大叫,无奈之下,家人只能报警,警方介入才让这件事彻底平息。”小牛说因为自己轻信他人让家长跟着受到牵连,非常后悔。

随后,记者也体验了一把“摇一摇”,果然轻轻晃动了一下,立马就跳出了两名1000米以内的异性,可是并没有显示对方有添加的请求过来,同事笑说:因为你的头像不是真人,要是换个美女头像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顺势她也拿起自己的手机“摇一摇”,果然很快就收到了3个添加请求,一般我就是图好玩才‘摇一摇’或搜索‘附近的人’,出现陌生人请求添加好友的,一律都不会添加,这样就不会给不怀好意的人留下机会了。”见习记者 张洁莉

提高警惕性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下,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拓展交友圈、分享养生保健、共谋合作商机……在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诸多领域,微信都发挥着其正能量的作用。然而,也正是由于使用率的极速攀升,一些不法分子试图将“微信”变“危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微友”们不可不防。

“微信微信,就是让大家轻微地相信,切记不可全信,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范工作。”说到微信这一话题,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南街派出所所长赵春怀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据赵春怀介绍,近年来,在派出所接警的案件中,由于微信引发的故意伤害、敲诈勒索等案件相对有所上升。“前不久,一个年轻女孩报案,称自己和一名男子通过微信交友结识。随即,二人便在宾馆约会,谁知,在占了自己的便宜后,该男子还卷走了其身上所有钱财。”除此之外,赵春怀说,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故意发布一些虚假的生意信息,比如本人现有一批某某货物急需出售……而后,通过“托儿”,制造出一种买卖双方现场交易的假象,从而将真正有所需求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拖下水”。这边真金白银地打进了人家的账户就等着取货,而那头,则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像这种诈骗式的微信手法,一旦遭遇‘陷阱’,由于大部分账户都使用的是假身份证,再加上很多发布虚假信息的人使用的手机号码多为模拟号,往往是追溯无源,难以查找。”同时,赵春怀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只要将手机增加“摇一摇”、漂流瓶”等软件装置,就可以看到周围正在使用微信的人员信息,并结交为好友。为此,微信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但个别“心怀鬼胎”者却利用微信作为作案工具,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大家应给予足够重视。

微信有危险,使用需谨慎。赵春怀建议,使用微信时,一定要慎重发布个人信息,使用过程中应及时关闭定位功能。需在确认对方身份和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见面,地点最好选在人员多的场所,并注意保管好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为防止陌生人发微信骚扰,用户可以在隐私设置里进行设置,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通过微信交友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对方提出借钱财和手机等贵重物品时,更要提高警惕,对网络发布的相关信息要仔细核实,防止上当受骗。

此外,赵春怀还特别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尽量不要过度迷恋微信,谨防陌生人搭讪,尤其不要轻易和微友见面,以防上当受骗遭受侵害。

记者 成华

传递正能量

“今天,你微了吗?”“最近你有摇一摇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这些话作为口头禅。那么,微信为什么会这样盛行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学者,他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学者分析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或因工作生活需要,很多夫妻分居两地,距离遥远、缺乏沟通;或是中年男子大量碎片时间无处消耗;更或是底层工作者工作不稳定,打发时间、抒发感情、寻求友谊,总之,微信的出现给人们搭建了一个交友平台,使得人与人之间无地域之距离,无年龄之差距,无等级、层次之高低,能够畅所欲言。

日前,听朋友说他们在使用微信群聊时,经常组织“全家总动员”聚会,有漂流、游泳、烧烤等等。通过微信举办活动来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增强孩子融入大家庭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走出“水泥森林”,享受到快乐的周末生活。

该学者认为,水泥钢筋灌注的大楼,封密式的住宅使得人们的生活模式趋向于安静、独裁、小范围化,人犹如个体。但从社会角度来讲,人是群居性的、是社会中的成员。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人需要沟通、去迎合小环境、去融入大社会。微信便给大家提供了增进互动,及时联络感情的平台。

“如今,我给学生上课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下课闲聊时得知,现在但凡买智能手机,微信就是装机必备软件,学生往往对新奇事物比较感兴趣,在微信使用人群中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而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该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方面,正如上所述,大学生刚入学,购买的手机本身带有这样的应用,办理的业务使得学生——被微信、被网络;而另一方面,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开始新一种社会化的生活。“大学里,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彼此间陌生、不了解。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自己想要关注的那部分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而微信又能够从朋友圈及时地了解到这部分人的动态;同时,它又为一些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种新兴的广告平台。”此外,该学者表示,也不乏随从、攀比现象,比如,生活中张三有了微信,紧接着李四也有了,张五坐不住了;微信式的打招呼方式,给很多人搭建了沟通桥梁,因此,我们在使用微信消遣自身感情的同时,尽可能最大限度去传递微信正能量。”该学者说。

记者 亢亚莉 实习生 李娜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