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朋友圈”的分享变了味,少了朋友间真挚的问候与关心,却充斥着“急功近利”的铜臭味。
每天疯狂刷屏博关注的不是各种海外代购,就是各类高仿A货、杂牌护肤品,让人有种误入淘宝的错觉。
在“人人皆微商”的时代,有多少代购是“真材实料”?微信成了“危信”,有多少人怒吼“今天你被宰了吗”?利益背后,是什么驱使着这个团队日益壮大?
“好友”都在卖货
“以前刷朋友圈,看到的都是朋友在干什么。现在只要一打开,看到的都是朋友在卖什么?”家住市区朝殿二巷的陈女士翻开自己的手机,向记者展示她的“朋友圈”,随着手指下划,满屏源源不断地弹出“奢侈品代购”新款迪奥、香奈儿原版皮手提包”“诚招微信代购分销商”……陈女士的微信好友有147人,而做代购的将近30人。“我感觉一夜之间,身旁突然多了这么多商人。还有些很亲近的人也不声不响地加入到这一大营,我还没办法拉黑,不然让发现了,估计连亲戚和朋友都做不成了。”陈女士 感慨之余,不免心疼起自己的手机流量,现在,我只敢在有免费Wifi的地方才敢打开朋友圈。”与陈女士“同病相怜”的市民不在少数,再多的手机流量也无法抵御强大的代购攻势。而为了顾及好友的面子,只能在心里默默将其拉黑。大三学生“娃娃脸小资女”无奈地说:我有10个同学在做代购,他们每人每天基本发五到十条微信来推广,看着真的很心烦,但是基于友情,不好意思屏蔽这些信息。”铺天盖地的代购信息如同“洪水猛兽”,一些市民表示看到不熟的人做代购,拉黑没商量。
“摇身”变代购商
“2014年夏季新款,韩版大气上档次,拼接样式,穿出小资熟女气质。
图上黑白两色均有货……”相信很多市民都不会陌生,这是经常出现在朋友圈的一段话。精美的图片,配上几句简单的文字介绍,一些精明的小伙伴,就这样做起了代购。
但是,他们的货源从何处而来?记者询问了多个代购账号,有的言之凿凿地表明自己是常年做代购的商家,有相关的工厂、商场专柜为其供货;有的出示了自己的学生证,显示其身份是海外留学生;也有人称,自己有国外的亲戚,或认识某航空公司的空乘人员,可以为他带货。为了增加信任的砝码,代购们会经常展示专柜的购物小票、国际快递单号。还有的代购时不时发布自己身处海外的图片,或是货物在海关遇难之类的说法,将本人生活化。
“其实,一手代购并不多,大部分 都是代理,直接复制图片到朋友圈就行。当有人下订单的时候,收到款后再将货款打入上家的账户里,我赚的就是这个差价。”一位微信名为“代购美丽”的卖家告诉记者,现在微信假货横行,尤其是护肤品,很多杂牌只在微信出售,市面上都难以见到。如果是高仿包、高仿鞋,水就更深了,一般人根本不理解A货、1比1、原版皮的区别,卖家也经常拿低价充高价。再加上朋友圈大多做熟人生意,很多上当受骗的买家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就当吃了哑巴亏。”至于如何踏上代购之路,似乎也不是难事儿。记者查找了自己的微信好友,发现多名卖家“诚招代理”。查看了他们的个人简介后,记者向自称是厂家,拥有一手货源的“A**奢侈品复刻”表明诚意,对方立即回复:要成为代理商很容易,只要将我朋友圈里的商品图片转载 到自己的朋友圈就行。”此外,对方还提供了一个QQ号,透露里面还有大量新品图片。
看到记者走出了“第一步”,“A**奢侈品复刻”发来笑脸祝贺,并给记者打气,称刚开始要耐住性子,坚持发放图片,自然会有生意上门。记者随机挑选了几款商品向对方询价,对方回复价格的同时,表示厂家支持一件代发,若有需要,还可提供相应的专柜包装、专柜小票。代理商不需要承担压货的风险,如果销售额高的话,还可以拿到相对较低的进价。
整个过程,厂家”没有询问过记者的任何个人信息。从顾客到代购商,仅用了几分钟时间,入门砖”就是微信,打开销路的方式就是坚持不懈地刷屏。成为“代购”的门槛竟如此之低,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好友”前赴后继去卖货了。
“宰”的就是“熟人”
看着朋友圈里眼花缭乱的商品图片和极具诱惑的描述,有时确实难以抵挡,家住五一路南一巷的江亚茹第一次“试水”,就被骗得“片甲不留”。我在一位相识十年的朋友那儿,花了650元定了一个迷你杀手包,背了不到一个星期,包边全开,五金还褪色。”意想不到的结果,让江亚茹有些愤怒。
挣扎再三,江亚茹联系这位好友,要求退货或者换一个,结果好友当时就翻了脸,指责她没有好好保养,并表示货物一旦出库就不能调换,不然电脑里输入的数据就会出现差错。在商场、淘宝买东西还管三包,从熟人手里买东西,反而没有任何保障。”江亚茹跟朋友撕破脸大吵一架,自此“老死不相往来”。
有些人从好友手里买到次品、假货,碍于面子,有时会选择不了了之。但是,彼此之间的友情也亮起了红灯。有相似经历的网友曾伤感地诉说:一入微商深似海,从此好友是路人。”这也许 是种调侃,也许是种缅怀。
实际上,选定物品、直接打款、全靠诚信的交易方式,存在很大风险。
若遇上不良商家,货款打水漂的几率非常高。从事教师一职的傅女士浏览时尚论坛时,被一位卖家发布的服装图片所吸引,立马加了微信,下了订单。
“在微信上挑中商品后,卖家会发来一张图片,上面有支付宝账号及其银行卡账户。汇钱之后把截图或者票据照片发过去,对方才会发货,发货后会提供一个订单号。”傅女士有过多次“微淘”经验,加之与该卖家十分谈得来,所以,她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骗局。
当钱转入对方账户后,傅女士再也联系不上这位卖家,搜索其账户时居然显示“查无此人”。虚拟的网络环境、隐秘的单线联系、没有实体店的束缚,再加上微信跨省跨市、没有实名认证等特点,一旦出现骗局,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这是条“不归路”
有人说,朋友圈是个江湖,有卖艺的,也有卖药的。朋友圈早已沦为一个不见硝烟的营销战场。家住平阳南街的陆女士接触这一行虽然只有一个多月,但收入却在稳步上升。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微商团队招代购分销,提供货源和营销策略。电话联系过之后,相互加了微信,入了群,就正式成为他们的一员了。”陆女士认为要想打开销路,就必须扩大客源,熟人的购买力量毕竟有限,仅靠口耳相传太慢了。我支付了800元后,他们给我提供微信号,能够确保我加上200多个潜在客户,但不确保他们是否会购买。”这个团队中等级分明,有厂家、一级经销商、二级代理商以及N线代理商,不仅可以销售商品给消费者,还可以发展下级分销商。“每一层都想赚钱,在发展下级时会不同程度的加价。等级越靠下,拿货的价格自 然就越高。”陆女士透露其中隐情,“我加入的这个团队主打护肤品,可提供各种热门产品。目前,我只锁定了某品牌面膜,专做一样,别人也容易记住。只是我的客源还不够稳定,每次不敢拿过多的货品,还没有资格跟厂家谈合作,只能从代理商那儿拿货,不然利润空间会更大。”微信代购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让这么多人深陷其中?“我失业在家带孩子,随着家庭支出增多,做微信代购最理想。不用投资开门店,也不用压过多的货,虽然不能说一本万利,但风险系数比较小。”陆女士借刷屏混“脸熟”,她每天至少在微信上发布五条信息,有官方的产品说明,也有自身的使用感受和顾客的好评。
如今,微信代购已形成产业化发展,有专业的营销团队为微商打造一条龙服务。陆女士随即打开一个名为 “微信课堂”的微信群:这是我们团队免费提供的学习机会,可以教新手如何发广告不被屏蔽,如何一招迅速加入,以及如何搞定目标客户下单。
但是,若想继续学习,就要付费才能上课。”日趋增多的代购商,使彼此间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其实,这一行并不好做,如果搞价格战,只会两败俱伤。如果以假货冒充正品,自己的口碑就倒了。只有扩充客源和加强营销,但是后续的服务费用也在不断加大,到手的利润就更薄了。”虽然前景渺茫,但陆女士却不忍放手,她和大多卖家的心态一致,转发图片又不花钱,能卖多少算多少,走一步看一步吧。只要入了这一行,真的舍不得放弃。但要继续走下去,就要付出更多的财力与精力,还要具备能够承担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的勇气。”记者 李静 实习生 张艳 周云瑞
网友观点:
刚刚出炉的“微信十条”,获得网友们齐手点赞,净化朋友圈的戾气与铜臭气成为大家的心愿。
网友“一念之间”:频繁发图实在碍人眼,微信应该健全相关的举报功能,及时遏制朋友圈里的买卖不正之风。
被微购伤透心的网友“彩虹路”:对于没有保障的购物方式,最好还是不要尝试。若图价格优惠贸然购买,买来的可能是假货不说,朋友间的交情也可能一刀两断。若遇上黑心商人,只能换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网友“willwill”:非常看好微商的发展前景,要维护微信平台的健康环境,需要相关主管部门从源头上把好关,商家也需遵守诚信交易的原则。交易后的环节,则需要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同监督和规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消费者权益,才能推动这一行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