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补贴? 听上去很美

2013-08-07 08:10: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想问下大伙儿,高温补贴,你领到了没有?”日前,记者在微博上发此一问之后,很快收到多条回馈:“神马是高温补贴?”“还有高温补贴这一说?”“高温补贴?没有听说过啊。”“呵呵,不管什么补贴,老板不补贴,我们很无助。”……由此看来,在“我们离烧烤只差一撮孜然”“已经进入清蒸模式”的当下,很多人都无缘高温补贴。

高温补贴是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适当提高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发放标准。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补贴。

说到高温补贴,我们最先想到的当然是长期置身于烈日炙烤之下的交警。时下,城市里的街道地面大多是水泥铸就的,踩在上面,鞋底薄的话,感觉的确像“铁板烧”,更何况一个班要在烈日下站几个小时呢。一位正在值勤的协勤交警说:还是不要说工资啊、补贴啊之类的话题。”看着正在忙碌的交警,记者不好继续追问,不过,却看到了有商家赞助的遮阳伞为交警们遮挡出一片阴凉,但是,在烈日暴晒之下,在车流疾驶之中,巴掌大的一片阴凉又能起多大作用呢?何况,道路交通状况时刻处于动态,交警哪能总是呆在遮阳伞下呢?

在一个建筑工地,正在施工的建筑工人说,他们的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为了避开温度最高时在外施工,工头会安排他们早起,早上五点多就上了工地,中午11:30下班,吃饭后会有午休时间,但也并不很长,一般是下午2:30或者下午3:00到工地,一直要干到傍晚7:30下班,天气最热时,工头会调整他们尽量在室内干活,室外的活则安排在气温较低的早上或傍晚进行,偶尔也熬绿豆汤给大家喝。不过,要说高温补贴,他们没有听说,对于这方面的规定,他们并不清楚,工人的工钱都是以时间来算的,工头每天会按他们所干的活儿计工。

环卫工人们的工作地点就是大街,他们从凌晨就开始工作,一直忙到中午,据一位环卫工人说,他们的工作是两班倒,原来一班是从凌晨三点到12:30,必须与接班的人见面后,才能下班。从8月1日起,领导体恤他们在高温下工作的辛苦,将接班的时间调整为下午1:30到2:00,交接班者不用见面,这样,就缩短了他们在高温下工作的时间。至于高温补贴,环卫工人并不陌生,这项补贴他们已经领了几年了,往年,三个月共有45元的补贴,分三次计入工资,今年,他们还不清楚这个标准涨没涨,因为,他记得领高温补贴的时间是七八九三个月,七月份的工资现在还不到发放时间。

以前,我省的高温补贴是按天计算的,标准为每人每工作日10元。前段时间,山西省人社厅规定,从今年起,高温补贴由按天计算改为按月计算,每年六、七、八3个月,由用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在岗职工每人每月发放高温补贴240元。根据规定,在这三个月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不含33摄氏度),应支付高温补贴;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并不得因高温补贴增加而降低劳动者工资。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补贴,高温补贴从成本中列支,计入工资总额。通过记者调查走访,了解到我市没有领到高温补贴的劳动者大有人在。(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