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打工,大学生咋变成廉价劳动力?

2013-08-12 08:0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杨全)8月9日上午,在山西师范大学上学的小王致电记者称,他整个7月份都在为一家广告公司打工,本来说好每月800元的工资,到最后竟然缩水成了600元。“本来是想利用暑假勤工俭学,为自己挣些生活费,可没想到忙碌了一个月,得到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小王说,自己并不是在乎少给的200元,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选择暑假打工的大学生会变成廉价劳动力?暑假期间,不少大学生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寻找临时的工作,希望一方面可以积累社会阅历,另一方面可以挣些生活费。

然而,在经过一番实践之后,很多大学生却发现,自己的一厢情愿并没有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我们没有工作经验,按理说对工作不该挑剔,可即便是最简单的体力工作,用人单位也只会给我们最少的报酬,有的同学到最后连工资都拿不到。”小王告诉记者,原想着经过自己两个月的劳动,等暑假结束时应该能攒下千元,结果这一计划也成了泡影。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大学生在暑假打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的职业少之又少,大部分局限在搬运工、服务员、发传单、洗车工等纯体力职业中,而且所得的报酬较正常工作人员要少了近三分之一。大学生暑假打工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待遇呢?当日下午,记者随小王来到了他之前打工的广告公司。

“小王是朋友介绍过来暑假实习的,按理说在实习期,我没有必要支付他工资,发给他的600元钱严格的来说不能算是工资,只能算作是生活津贴。”该广告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公司并不缺人,小王刚到公司时,选择的工作是发传单,后来吃不了苦,又选择了报表制作,而之前所说的800元,其实是发传单的工资,只是后来小王换了岗位,所以只能领到600元。

记者随后询问,大学生暑假打工期间,会不会被用人单位当成廉价的劳动力。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其实没有用人单位会主动用在读大学生,因为首先这些大学生不能长久工作,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光熟悉环境就要一个月,剩下一个月,刚刚可以上岗,就要离开了。其次,在读大学生在打工期间,没有办法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出现事故,没有办法处理,所以大部分公司、企业都不是很想使用在读大学生。而报酬也不可能按照正常工作人员那样给予,甚至比普通的临时工还要少。

没有连续工作下去的可能,也无法签订劳动合同,所以大部分用人单位并不是很愿意接受在读大学生的勤工俭学,即便使用,也只会当成比临时工更加临时的“廉价工”。当然了,正规用人单位对在读大学生的暑假打工给予了“低薪低劳”的“敷衍”政策,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既然无法和全职人员比,这些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故意寻找在读大学生这群“廉价劳动力”,小王的另一个同学小张就遭遇了这种情况。“我舅舅在位于南外环的家具城做生意,这个暑假,他给我介绍了一个搬运家具的工作,让我跟着一个外地师傅干。”小张说,之前说好的干一趟活付给他30元,他跟着那个师傅一周内干了六七趟活,一分钱都没有结,找他要,他却说这只算是帮忙,不付工钱,最后他舅舅出面后,那位师傅才给他结了200元钱。

本想利用暑假挣笔零花钱,可最后竟然各有各的苦,小王和他的同学们最后都只干了一个月就选择了放弃。“我们同学中有学法律专业的,我就请教了那位同学,可只要我们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收入和岗位都没有保证,遇上好的用人单位,人家虽然给的少,但总还给,遇上骗子,就只能自认倒霉。”小王说,等开学后,要把暑假的经历告诉给其他同学,让大家都从中汲取教训,别让老板把我们这个群体当成廉价劳动力。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