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鹏 陈沛)今年,蒲子大地再一次吹响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集结号,其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为该县历史上前所未有。该县把此次环境整治行动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8月开始,规划3个月时间,按照“以人为本、优化环境、加强管理、完善机制”的要求,标本兼治,上下联动,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堵、污”现象。
“马路就是停车场”,这是之前人们对蒲县街道最直观的印象。为解决这一顽疾,该县在硬件上科学规划,在县城主要街道划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在干道、交通路口、中小学校门前增设警示标志或交通信号灯;在软件上,加强交警培训,根植“三员交警”意识,从各乡镇抽调70余名警力,采取“人海”战术,巡逻与定点相结合,将县城街道划为6个辖区、9个执勤点,电动自行车、电动四座巡逻车不间断巡逻;加大宣传,出动宣传车每天不间断在城乡主要街道巡回宣传,印制发放宣传材料1万份,得到了群众对城乡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已查处涉牌涉证违法行为31起,无证驾驶9起,超员3起,酒后驾驶5起,城区施划停车位1688处,设立标志牌150个,施划标线1.9万平方米,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该县把改善城市面貌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组织电力、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部门对强弱电线路进行清理整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严厉打击、及时清理各类非法小广告、“牛皮癣”76处;规范马路市场,取缔店外经营42处;修补路面1000余平方米;硬化供暖沟槽500余平方米,零星硬化1500余平方米,清理河道杂草34亩。环卫工人实施全天候保洁,实现清扫全覆盖,县城主次干道每天洒水4次,保证城区路面无扬尘现象发生;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对城区、河道、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生活、建筑、死角垃圾进行了集中整理,共计清理各类垃圾7000余立方,拆除垃圾池32个,摆放垃圾桶50余个;对城区垃圾站点、餐饮门店、旱厕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并进行密闭运输,杜绝运输过程中的抛、撒、滴、漏等二次污染,所有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公厕管理,明确公厕管理人员职责,及时进行灭蚊、灭蝇处理;对城区规划区内的5个城中村配备了垃圾桶,确定专人清扫保洁,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确保了环境干净整洁。
与此同时,加大园林绿地整治力度。该县对城区范围内22万平方米绿化带进行修剪、打药、除草、浇水等作业,主街道两侧绿化带进行换填土,整理新增6000余平方米绿地,整修绿化池9处,修理绿化带护栏500余米,对总概算投资12440.63万元的城区六大园林景观进行高标准管护,提高园林品位,打造绿色生态文化,维护城市的“客厅”和“绿肺”。截至目前,蒲县城市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2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33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1.25%。
为了彻底清理污染源头,该县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将56家工业企业列为整治对象,目前已整治28家,取缔“五小”非法企业2家;对东川河上游工业企业施行24小时全方位监管,同时加快东川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进度;燃煤锅炉整治,15家企业列为整治对象;餐饮和食堂大灶整治,整治对象63家,已有38家改燃油、燃气;整治县城和乡镇饮食摊点9家,改燃煤气、液化气4家;加强噪声污染整治,设立噪声监测显示屏;加强施工工地监管,合理设置物料堆放场所,控制粉尘、噪声、固废、泥浆等环境污染和危害,强化城区施工物料运输车辆管理。
为打造靓丽交通风景线,该县从加强交通主干道管理养护入手,处理路面病害482平方米,修复公路沿线构造物18处,1476立方,路基边坡回填土方5处,739立方,清理塌方、垃圾5处,322立方,清扫路面140千米,清理石砌沟边13260平方米,整修路基边坡9800米,整修碎落石台7900米,清理路面积水480平方米,清理路面淤泥25处,1006立方,中央隔离除草21.7千米,外边坡除草38.3千米,疏通涵洞17道,粉刷设施30615平方米,清理路障178平方米,拆除非公路标志14块,清理违章摊点12处,更换损坏中央隔离带波形护栏1520米,查处取缔公路两侧违章洗车加水点5处,路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该县还将此次环境综合整治战役延伸到乡村环境,非法违法建筑,河道环境,机关、单位、小区环境等方面,一个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充满生机的宜居宜业新蒲县正徐徐展现于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