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人静,城市的喧嚣已散去。深夜的临汾火车站,为了让旅客安全出行、顺利返乡,客运人员依然忙碌着。
8月17日23:30,白天熙熙攘攘的售票大厅略显清静,两个正常开放的售票窗口前,只有寥寥数人在依序购票。
售票工作室内,售票员温雁军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核对车票的发站、日期、车次信息。
“您好,请把身份证给我。”拿到旅客的身份证后,温雁军一边对身份证进行识别,一边从置票机开始出票,15秒不到即完成一次售票。紧接着,她将票递出窗口,右手心朝上,又开始迎接下一位旅客。文明用语、礼仪动作,尽管重复过上万次,每次售票时,她依然服务标准。
除此之外,温雁军对自己还有特别要求:在查车过程中不能落下一辆车,要尽量多问、多操心。比如在旅客购买车票时,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联程票,比如提醒旅客过了零点就是新的一天,购买车票时要注意日期,防止误票。
“购买联程票时,我们要帮旅客考虑到车次、价钱,包括中途间隔的时间也都要考虑到。”忙的时候,温雁军一天要卖到1000多张票,水杯就近在手边,却顾不上喝一口。
“窗口外的旅客经过长时间的排队,会着急,会嫌我们查票、出票的速度慢,所以我们经常通过下班后在窗口以旅客的身份排队购票的方法,摸索怎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旅客节省更多时间。”候车室进站口3号信息验证台处,验票员许涛从窗口接过车票,一手拿票,一手持身份证正用验证机进行验证。此时,电脑显示屏上出现绿色光带,这表示票和身份证相符。两秒钟,核对成功。“如果电脑显示屏是红光带,表示票和身份证不符合,不允许通过。我的任务就是保证交接班时,电脑储备的信息不出现任何差错,保障旅客正常进站,一天下来能够验票4000张到5000张。每张车票,必须保证票、证、人100%一致。”“开往太原的K238次列车,开始检票了。”“硬座左拐,卧铺往右,大号左边,小号往右。”8月18日凌晨2:32,在1楼候车室,检票员张爱珍开始检票。
每接过一张车票,她都会仔细查看车次、日期,核对无误后在票正面的右下角剪口。“车票一旦剪口,强制保险费用就开始实施,如果旅途中出现任何问题,铁路要负完全责任,这就是剪口票和没剪口票的区别。如果没有剪口,这张车票就没有发生旅行,当然也就没有保险费。”检票时的张爱珍一脸认真的模样与平时爱开玩笑的她判若两人。
由于列车一般仅在临汾站停靠6分钟,为确保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全部检票,张爱珍每次都会提前上岗,进行预检。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检票4000多次,由于检票次数多,张爱珍右手大拇指往下弯,十分费劲。每次检票完成,她总会再审核一遍,并不时地提示候车室内正在等待的旅客,防止旅客误车。
凌晨3:00,K238次列车出站,张爱珍习惯性面向列车,送车。
在火车站2站台的旅客乘降通道内,客运值班员张芳在第12、13车厢处,对车厢进行确位,以保障旅客上下车安全。
“K690从重庆北到太原2楼查票口放行。”张芳拿起对讲机喊着。
“请旅客往安全线内走。”“12、13车厢的旅客,请到这边排队。”“一会儿车辆到站,大家先下后上,不要着急,不要乱。”……此时,站内铃声响起,张芳脚尖紧贴安全线,腰板挺直,脚跟并拢,面向列车驶来的方向,目视前方,接车。
稍顷,K690次列车准点进站,车停稳后,她一边组织旅客上车,一边用喇叭提醒旅客注意安全。每次接车进站,张芳总会提前20分钟到岗,等列车到后与车长办理交接,保证旅客上下车的安全、准时发车。
“接送车时,要求客运人员三面迎送,面向来车方向,5米转身正好面向车身转头,送车一直面向列车,直到看不到车身……”铃声再次响起,准备发车,张芳用手中的绿色信号灯画圈与行车助理值班员互对信号,K690次列车在她的目光中缓缓启程,驶往下一个目的地。记者段小婷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