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县杜村乡东隅的桑曲村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全村610人以种植玉米、烟叶为主。2011年县委、县政府启动新一轮包联帮扶计划后,桑曲村与安泽县公安局结成包联帮扶对子。安泽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胜当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下乡包联工作,抽调人员组成下乡工作队,迅速进驻包联村开展工作。
下乡工作队进驻桑曲村以来,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心实意帮助该村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困难。两年多来,李胜先后20多次深入该村,详细了解自然状况、基本情况,实地查看护林防火工作开展和农业调产情况。两年过去了,该村治安状况日趋稳定、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赢得村民的一致赞誉。山村警民情的佳话也在当地广为传颂。
桑曲村紧邻县域东南边界,与长治市长子县仅十里之隔,326省道穿村而过,日车流量达2000辆之多,治安状况复杂。公安局下乡工作队进驻杜村乡桑曲村以来,将帮助该村建立有序交通和治安环境作为工作首选,狠抓平安建设,努力把桑曲村打造成全县的治安亮点村。他们结合加强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在该村设立了警务室,派驻民警开展工作。组织村级保卫机构成立了治安防范巡逻队,坚持进行昼夜巡查并在该村建立了治安十户联防制度,极大方便村民办理各项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治安管理工作,村民安全感显著提升。每年护林防火特险期间,下乡工作队都要和村干部一起研究、检查全村的护林防火工作。在工作队的支持下,该村设立入山进林检查卡点2处,组织10人的日常巡逻队和30人的应急小分队,并配备专门的护林防火服装和装备,确保了全村清明节和特险期的护林防火安全度过。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乡工作队从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入手,在不断优化脱贫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帮助村民解决思想解放、提高认识、增强素质的深层次问题。他们立足该村实际,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宣传党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让村民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和前景,树立长远的科技农业发展观。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给群众送去了科技致富信息。依托新引进的规模养殖场举办培训班10期,解决了许多养殖难题,2011年带动6户村民搞起了养殖项目。尝到了养殖业的甜头,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2012年,村民养殖的积极性高涨,全村半数以上村民开始投资养殖。为使该村养殖业有序发展,下乡工作队积极协调畜牧、环保等部门,合理规划,科学防疫,确保了养殖健康。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着力培育村自身“造血”功能。引导广大群众把富余资金拿出来投资高产高效农业,规模养殖,开办小型加工厂。为增强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12年,帮助该村引进了河南柳江禽业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全村的养殖业。目前,养殖业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到5100元。同时,驻村人员积极协调烟草部门加大了烤烟栽植宣传、指导、扶持力度。今年,全村共发展优质黄烟47亩,为群众增加收入13万元,通过积极帮助该村走出去引项目,让村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盼头、鼓足了劲头,增强他们发展经济的信心。
坚持持续投入,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村庄脏乱的状况,下乡工作队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协同乡村两级、对该村进行了详细规划。针对主要街道的实际,下乡工作队先后启动帮扶资金10万元,对全村主要街道进行了硬化。该村养殖园区成立以来,道路失修,影响了正常生产。为此,该县公安局投资3万元,对养殖园区的道路进行硬化。下乡工作队还投资4000元,粉刷村庄外墙1000平方米,投资3000元修建公厕1处,投资1000多元修复水井1处,保证了村民的用水安全。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