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成华 李静)“我几个月没有去买面包,那家店就不见了。”近日,家住市区恒安新东城的王先生向记者反映,他在那家店办理的充值卡内尚有余额,但不知道找谁补偿。
去年7月,王先生一家还住在信和西路的老房子里,正好家附近新开了一家面包店,开业前三天一次充值200元送40元,再送一个38元的小蛋糕。他原以为办卡比较便利,没想到那家店只有个别品种可以刷卡,热销款、折扣款都得付现金,而且他在三个月后也搬到了东城,充值卡还没怎么派上用场就被束之高阁。
几天前,王先生去收拾老房子时,突然想起充值卡里还剩110多元钱,便准备在回家时买些面包和果酱。“我从小区出来,找了半天也找不到那家面包店。
到附近的商户打听了一下,才知道面包店已经换成现在的小吃铺了,老板很可能也换人了。”王先生根据卡上留的座机号码打了过去,却是空号。
“小吃铺老板是今年春节以后才接手的,租房协议是跟房东签订的,她也不知道面包店老板的任何联系方式。”事到如今,王先生只能自认倒霉,充值卡就跟陷阱一样,以预付的形式把人套进来,又设置一些限制刷卡的条条框框,让人花了钱还落下不痛快。碰上信誉度不好的商家,跑了都不知道。”餐饮、美容、美发、干洗等行业的许多经营者都推出预付式消费方式,并根据办卡预存金额的数量给予相应的折扣幅度,不少消费者受到折扣优惠吸引和诱导,少则投入数百元、多则投入数万元办理预付卡。但是,有个别不良商家因经营不善倒闭,致使卡内余额无法清退;还有一些不法商家利用预付卡敛财,最终人去楼空,由此引发消费纠纷,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对此,我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前,应观察了解商家宣传内容与店内设施及人员服务是否相当,市场信誉度和经营状况是否良好: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认真评估消费风险,仔细查看续费升级、遗失补办、退费转让、违约责任等条款和事项,对于约定含糊不清或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提出疑义、妥善协商解决。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