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服务群众,突出改善民生,突出为民办事。年初,我市“一百千万”服务活动的号角吹响后,不论是平川还是山区,不论是县城还是乡村,平阳大地刮起了一股为民办实事的劲风。翻开各县(市、区)的汇总表,可以看到这样一组数字:全市各乡镇为民办事1156件,村级组织为民办事9664件,县直各单位为民办事2673件。
搞好“基本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用煤层气做饭很方便,又省钱、又环保。这真是县委、县政府给我们办的一件好事。”作为永和县最早用上煤层气的居民之一,药爱军在谈起该县为群众实施“城市供气、燃气供热”项目时竖起了大拇指。该项目是今年永和县确定的6件为民大事之一,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将新增燃气用户500户、供热面积4万平方米,使县城近2000户居民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好处。
能否做好供热、供水、供电、交通、环境、住房等基本民生项目,决定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能否不断提高,能否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和永和县一样,做好“基本民生”项目,成为我市17个县(市、区)和两个开发区各级党委、政府确定为民办实事时的首要选择。蒲县实施了78个村1.5万户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项目,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浮山在活动中改造子乡道9条、58.255公里,村道24条、64.558公里;乡宁县把触角延伸到城市公交,正做公交免费的准备;古县实施数字电视惠民工程,免除了全县城乡数字电视用户的收视维护费……
条条“富民路”投入使用,件件“利民事”落地生根,张张笑脸、声声赞叹,映射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基础民生问题的重视,以及对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关注。
解决“热点民生”关怀百姓忧乐
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在衣食住行中写进牵挂关怀,在百姓忧乐间收获累累硕果,业已成为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不懈的民生追求,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人民群众眼前身边次第展开。
“在家门口看病方便又便宜,小病小痛我都到这里来。”家住尧都区尧庙镇的牛大妈一大早便来到了镇里的卫生服务站,准备买一些常用药品,“卫生站收费低、离家近,再加上我们都参加了新农合,更是花不了几个钱。”牛大妈的“心里话”也从一个侧面生动地折射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的态度与决心。
“看病难、看病贵”历来是百姓深为关心的民生话题。长期以来,病床少、病人多,县区医疗条件较差,药品价格过高、住院负担过重等形形色色的问题阻碍着市民就医行程,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安泽县开展乡镇医疗卫生服务工程;古县对全县35-64岁妇女宫颈癌、乳腺癌进行筛选检查;霍州、侯马、襄汾、翼城等地投入资金对相关医疗场所进行改扩建……教育问题牵涉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绝大多数家庭而言,如何把子女培养成才,便是最大的民生。针对这一问题,全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尧都区探索建立幼儿园多元投资机制,完成3所公办幼儿园、5所小区配建幼儿园和2所民办幼儿园建设,逐步解决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翼城完成涉及3300多名师生的15所中小学维修改造工程、完成新县直幼儿园建设和6个村的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曲沃县完成涉及3300多名师生的15所中小学维修改造工程、完成新县直幼儿园建设和6个村的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深入对接群众的愿望、呼声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问题,真正体现地方特色和部门行业特点。”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成为全市各地服务群众的立足点。
保障“底线民生”筑牢幸福“根基”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本,也是固国安民之策。着力解决好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就必须牢牢抓住就业这一关键:侯马市大力实施就业和保障工程,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实现新增就业7000人;蒲县力推农村劳动力工程,培训新型农民、职业农民5000人……截至2014年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4875人;创业就业5964人;下岗失业再就业636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0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9437人。
住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重。“住有所居”是当前社会热点之中的热点问题,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今年以来,全市各地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和各类棚户区家庭的住房困难:乡宁县启动实施下园子棚户区改造,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曲沃县实施安康居住建设工程,完成102套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和300套公租房建设;吉县、永和县结合本地实际,下大力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拿出配套资金对农村危房加以改造……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之依。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亦成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浮山县建设8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解决100余名孤寡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襄汾县完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西贾乡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永和县实施“暖心”工程,为全县居民办理每人20元的小额人身意外险;为全县80岁老人每人发放1000元生活补助……
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民生实事,如同缕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千家万户。将一桩桩、一件件惠民举措与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相结合,将重视民生、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形成了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也筑牢了全市人民幸福的“根基”。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我市“一百千万”服务活动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组数据,充分显示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做好民生大文章”的决心与信心,亦在平阳大地留下了一串串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实脚印,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