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自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以来,挖掘了一批在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热心公益等方面事迹突出的优秀家庭。他们凭借良好的家德家风,在经营好自己家庭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认可。这不,在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车站社区,就有两个摘得“关爱之家”、和美之家”桂冠的家庭。11月18日,记者走近她们,聆听“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
文/图记者 成华 亢亚莉
郭川娥:和美之家的“和美”真谛
幸福是什么?腰缠万贯不一定就幸福,权重位高也不一定是幸福,全家人在一起相敬如宾,有一颗尊老的孝心,助人时的一股热情,创业时的同舟共济,育人时的言传身教,才能演绎“最美家庭”的和谐之音,也能诠释出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这才是幸福的真实内涵。说这段话的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和美之家”的主人公郭川娥。
志同道合出“板报” 互敬互爱做榜样
今年70岁的郭川娥是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车站社区第三网格精神文明宣传员。谈到被评选为“和美之家”,郭川娥也向我们分享了那段“最美真经”。
“一个家庭美不算美,周围每个家庭都美,才是真的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郭川娥和老伴孔庆荣认真经营着他们的幸福家庭,用郭川娥的话来说,结婚47年来,互敬互爱、相互信任是他们幸福的基础,也是幸福的源泉。
互相关爱,相互搀扶,幸福的家庭生活在郭川娥夫妇的悉心经营下,结出累累硕果。2006年,被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评为“五好家庭”;2011年底,再次被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推荐为“关爱社会模范家庭”,在他们的影响下,两个孩子的小家庭都很和谐,都很孝敬双方的父母。
“我和老伴什么事都能想到一起,干到一起。就拿社区三组网格的黑板报来说,多年来总是我们两人一起设计版面,我写稿,老伴插画,每期板报都得到了大家的好评。”郭川娥笑着述说与“默契搭档”之间的“板报情缘”。
关心关爱下一代 言传身教“育新苗”
暑假期间,郭川娥和老伴根据关工委的要求,一起组织带领孩子们听讲座、排节目、讲故事等。同时,响应社区提出的倡导低碳生活的号召,郭川娥和学生们一起在社区做公益劳动,清除花池、草坪里的垃圾,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们懂得要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成果。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建议首先要绿化避免污染,工场排出的污水要净化,开播一个专门的环保教育频道及网页。”节约从我做起,如果每个人都懂得节约,我们国家这么大,这么多人口得节约多少啊”……听到孩子们活动后的心得体会,也更加坚定了郭川娥心中的想法。“孩子就是小苗,要靠我们细心修剪才能茁壮成长,同时也要用家庭每个人的人格魅力,真真实实、点点滴滴的关爱、影响身边每个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 孤雁奋飞难成行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除了言传身教为家庭成员树立榜样外,郭川娥还常常献身公益事业。
临汾市关工委宣传图案宣传员、尧都区关工委校外辅导员、全国学雷锋联盟中心志愿者、车站社区关工委校外辅导员……整日“公务繁忙”的郭川娥,还不忘为社区学生进行功课辅导,为外地农民工的子女赠送书包、文具袋、参考书籍等一些益事;带头在学雷锋志愿者大会捐赠新旧衣服20件,并多次为灾区及贫困山区捐款。
在郭川娥的带动下,子女们在单位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外孙们在学校连续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等称号。“虽然我们年老退休了,但我们心不老,要将我们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生活经验无私传递给年轻人,把我们的余热无私奉献给社会,献给祖国,共同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郭川娥满怀信心地说。
宋锦珍:关爱之家的“关爱之行”
十几年来,她以社区为家,不间断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她发动社区居民开展“社区是我家”送温暖活动,探望残疾人、空巢老人,慰藉孤寡老人;组织青少年义务清扫社区卫生、慰问铁路一线职工,关爱整个社区居民……她用一颗善良的心为整个社区营造温暖、友爱的和谐音符。她,就是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车站社区第六网格长——71岁的宋锦珍。
爱心助残 点滴小事,满满真情
53岁的柴巧云,是西单小区的一位住户,由于患有肢体残疾,一直同娘家父母和一双儿女住在一起。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全家人的生活来源,大都靠父母亲的退休金。母亲故去后,生活压力就全都落在了年迈的父亲身上。从2006年起,宋锦珍得知情况的那一年,便自掏腰包开始了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夏天买单衣、冬天买棉服,中秋节送月饼、春节时送年馍、春联,平日里送牛奶、鸡蛋、水果,并及时上报街道办解决了柴巧云的低保问题。
“姨,真不知该说啥好,谢谢你们。”每听到柴巧云的感激之语,宋锦珍倍感欣慰。谁家没个难处,能帮就一定要帮!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是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有责任带头帮助困难群众。”就这样,十几年来,在宋锦珍的影响下,辖区居民的爱心不时汇集,关爱孤残者的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献爱心,伸出手”的行列中。
关爱空巢 调节心态,快乐同行 81岁的张奶奶共育有3个孩子,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无奈“沦”为“空巢老人”。细心的宋锦珍了解情况后,经常去张奶奶家串门,陪她聊天,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并鼓励她参加社区的舞蹈队,一起打太极拳,一起唱歌,一同跳舞……自此,独居生活的张奶奶反而闲不下来,在老姐妹的陪伴下,晚年生活多姿多彩,整个人乐观向上,不再感到孤单。
“有一次我去她家,半天才开门,我伸手一摸,滚烫,发高烧,上吐下泻,我赶紧叫邻居帮忙把她送到医院。直到她的家人来了没什么大碍我们才离开。”宋锦珍说道,人年龄大了,有的时候就像孩子,爱热闹也需要关爱,所以我经常带她来参加活动,在这朋友也多,大家都能互相帮忙。”宋锦珍欣慰地说。
关注教育 义务辅导,播撒希望
“爱我社区,争当优秀小公民”。作为车站社区关工委第一组的组长,宋锦珍从未放松过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教育。该社区多为铁路系统职工,父母多为双职工,每逢寒、暑假,她都会带领关工委小组组织片区的孩子们参加一系列假期活动。其中,每年学做一道菜,让孩子们学会自立,可谓是宋锦珍所在小区的“招牌项目”。
此外,每到寒暑假,宋锦珍还会和辅导员一起组织孩子们,带上亲手熬制绿豆汤,腌制茶叶蛋,去机务段、火车站、信号楼等单位,慰问战斗在铁路一线的职工们。邀请小区里的退休教师、老革命、老红军,给孩子们讲革命战斗故事、组织去临汾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意识。
“我的中国梦”是为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号召,今年暑假发起的。为了达到实效,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中国梦”的含义,宋锦珍亲自前往新华书店挑选科普图书、阅读资料等,又买来纸笔、水彩、画板等,细心辅导孩子们畅谈、绘画心中的“中国梦”。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简单而又平凡的“片长”工作,让宋锦珍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1996年,在社区领导的鼓励与推荐下,宋锦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片长。2001年,宋锦珍荣获了“临汾市十佳居民公仆”的称号,她用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骄傲。临汾市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时,“当仁不让”地被车站街办事处推选为第六网格网格长。今年,在临汾市开展的“十杰百佳千优秀”活动中,宋锦珍一家还被评为最美家庭之“关爱之家”。
车站社区副主任席丽萍介绍,根据全国妇联、省妇联关于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部署要求,车站街办事处车站社区也在积极配合着市妇联开展寻找的“十杰百佳千优秀——最美家庭”活动,最终在参选的家庭中,郭川娥家庭被评为“和美之家”,宋锦珍家庭被评为“关爱之家”。
“这两个家庭,一直以来都是社区学习的榜样,在社区各项活动中都能发挥积极带头作用。社区邻里之间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会及时反映,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恰当方法进行解决。现在社区里的其他居民们,对他们的评价都非常高。有这样的‘榜样’,我们工作起来也都很舒心,建设美丽和谐小区也更有信心了!”席丽萍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