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新年 警惕身边的消费陷阱

2014-12-15 20:51: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看到免费、低价、挥泪大甩卖等字眼,你还能把持住自己的钱包吗?临近新年,面对诸多消费诱惑,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掉入商家精心设置的消费陷阱,占便宜”不成反被“坑”。

对此,我市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千万不要抱有“捡馅饼”的心理,以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免费美容不免费

一些美容院以免费或廉价的“体验”作诱饵,并以“先感受再决定是否二次消费”来游说顾客。顾客看似占了主动权,却在实际体验中,屡屡发生消费纠纷,让消费者大感不快。

12月初,大四学生小婷和同学在百汇市场闲逛时,被几个年轻小伙热情地拦住了。“他们给了我们两张免费券,一个劲儿动员我们去楼上检测皮肤和美容,再三保证这两个项目绝对是免费的,不会强迫我们二次消费。”小婷气愤地说,体验完了想走就没那么容易,几个人轮番地鼓动我们办卡或是购买产品。为了尽早脱身,我们只得花98元买一瓶三无洗面奶。”很多爱美的女性似乎都有此类的经历,明明是奔着免费去面容的,结果却稀里糊涂地花了钱,办了卡。工商部门指出,免费”只是某些美容机构设置的陷阱,当消费者真正使用时,各种附加收费项目也随之产生,别因贪图便宜吃大亏。

若在消费过程中上当受骗、遇到店方欺诈、强制消费、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等情况,应保留证据并及时拨打12315举报或报警,依法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办卡容易退卡难

临近新年,美容美发、餐饮、健身、洗车等多个领域的各种预付卡铺天盖地袭来。抱着优惠、求省的心理,很多市民经不住诱惑办理了多种预付卡,在使用时却发现了预付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

今年年初,家住青狮北街的李先生在家附近的足浴店办理了一张300元的充值卡,可在规定期限内享受十次足浴。

由于工作繁忙,他仅仅使用了两次便闲置了。于是,他向店家提出了退卡、返还余额的请求,没想到店家一口回绝。无独有偶,家住向阳西路的常先生在某健身房花了7000元办理了一张终身卡,用了没几次想退卡时,却被告知“不退、不返现”。

随着预付费消费模式的兴起,被消费卡“卡”住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面对消费者“办卡容易退卡难”的尴尬,工商部门表示:预付卡方式,在方便实惠后也暗藏风险,可能存在着商家随意提价、店铺关门无法退卡等风险。为了避免落入预付卡的消费陷阱,消费者首先对提供预付卡消费商家的证照情况要作充分了解,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会员制等约定消费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商家,不要被商家所称的优惠条件诱惑。”

地摊货冒充正品

在叫得震天响的“品牌清仓”挥泪大甩卖”的口号下,一些临时摊点格外“受宠”,不少市民加入了抢购行列,原以为用低价买到了品牌的服装或日化品,实则贪图便宜,跌入劣质品的陷阱。

家住电校小区的张老每天早上都会去平阳广场锻炼身体,顺道瞧瞧甩卖的摊点,看看有什么便宜的品牌货。结果,便宜货抢了不少,质量却堪忧,摆明是打着品牌幌子售卖的低价劣质品。

21岁的服务员小琳途径平阳广场夜市时,看到一些摊点竖着“年底清货,一件不留”,摊位上还摆放着各类较高档的化妆品。她一时心痒,花了100元买了一整套温碧泉的化妆品,回家后却发现瓶身印着“温·碧泉”,味道也与正品相差甚远。

“在商家频出奇招的吸引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还必须擦亮眼睛,尤其要当心低价的陷阱。”工商部门给消费者提个醒,购买品牌商品,务必选择正规的商场、超市和专营店,仔细检查所购商品注册商标标志、商标持有者、产地及是否获得制造许可,不要受到山寨产品的危害和影响。”记者 成华 李静

     

责任编辑:刘静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