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流淌在我心上的霍泉

2015-01-08 22:16: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重游霍泉

这几天我心里郁闷,想出去放松一下,可是到远处游山玩水那得花多少钱呀?还是回广胜寺,去看看家乡的霍泉吧。

来到霍山脚下的霍泉边,我好激动,就像回到了母亲身边。水源池塘为长方形,面积约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头围护其中。泉水清澈见底,水中荇草丛生,天光水色。

泉水从东边青石山中的一百多个石罅小洞中涌出来,积水成潭,数丈之深。东南角五个大泉眼,泉水汩汩,喷涌而出,冒出水面一尺来高,像五块巨大的水晶球在翻滚着,又像在喷玉吐银,浪花洁白如雪,煞是好看。

源源不断涌出的水,后波推着前波向西流去,在水栅处三七分开,流入南北二渠。二渠蜿蜒,伸向远方,像两条美丽的白玉带裹挟着洪洞大地。

美丽传说

看着这波光鳞鳞的泉水,小时候爷爷讲的故事回响在耳边:山上的聚宝盆滚落到山根,可巧山岩上的滴水堕入盆中,就变成了翻银珠吐雪沫的泉水,泉眼喷涌不止,形成霍泉。汹涌的泉水,很快就让光秃秃的霍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青草铺满山坡,碧树笼罩古寺,风景美极了。

洪洞、赵城的百姓因有霍泉水浇灌土地而五谷丰登,利用这水装上了最原始的水磨。南蛮子知道了聚宝盆变霍泉的事,前来盗宝,水神奋力保护。霍泉因水神保护,永不干涸,四季常流。人们为了感谢水神,遂在霍泉北边修建了“水神庙”,也称“龙王庙”。

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日是水神的生日,每年一到此时,洪洞、赵城的百姓便搭台唱戏,杀猪宰羊,到水神庙庆贺。久而久之,三月十八日这一天,便成了广胜寺传统的庙会,一直延续到今天。

泉水西边古老的亭子记载着一段壮美的故事:洪洞、赵城因争霍泉水,打架斗殴了几百年,如何分水呢?两县官商量,在泉水旁架设一口油锅,向锅内投入十枚铜钱,当油沸腾时,两地各选派代表,赤手从锅内捞钱,捞几枚铜钱,得几分水。一声令下,赵县的硬汉,如弩箭离弦似地冲到锅边,抢先将手插进滚沸的油锅,一下子抓出七枚铜钱,壮汉的右手、右臂被油炸得焦烂,为赵县赢得七分水。

这位汉子被视为泽被一方的英雄,赵县人为他在水神庙西侧建立了生祠“好汉庙”。剩下的三分水自然地分给洪洞县。于是,设立水栅,泉水三七分开,并建分水亭来记载。

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引人遐想,令人神往。

童年回忆

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海场是我儿时的乐园。只要见妈妈或姑姑把拆下来要洗的棉衣、棉裤、被里、被面裹好,就知道是要到海场洗去了,我就会变得很乖,跟在她们身后不停地讨好,目的就是要跟着去海场玩儿。那时的人们没有环保意识,海场还没有围起来,四周是开放的,泉边有些乱石,大人们在大的石头上洗衣服,我玩水,那清凉凉、滑溜溜的水从小手上流走,好开心。

跟着大人去海场洗衣服颇有收获,大人们砸开皂角露出红褐色、圆溜溜的皂角豆儿,她们每砸一个皂角,我都眼巴巴地盯着,看见皂角豆就非常惊喜,收起来装进口袋里。这东西太有用了:可以玩拨皂儿游戏。几个小女孩各自拿出自己的皂角豆儿,集中在一起,然后围成一圈儿,蹲在地上,按顺序把皂儿攥在手里,向地面撒开,在距离较近的两个皂角豆儿之间用小手指甲一划,然后将拇指食指捏在一起,拇指再用力弹出,用其中的一个击打另一个,击中了就可以收起一颗来,装进自己的口袋。这是讲技巧的,用力过大皂角豆儿之间的距离太远不容易拨准;用力太小,皂角豆儿分不开,小手指无法划过,就不能拨。海场是皂角豆儿的来源地,是我儿时的乐园。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是儿时的我最盼望的时候。逢庙会时,海场边上的戏台上为水神唱大戏,山上山下,人山人海。海场周围,有摆摊卖饭的、缠蜜的、卖泥人的、卖嘟嘟儿的、卖镰刀绳子的、吹糖人的、变魔术的、耍猴儿的、耍戏法的,各种吃的、玩的、用的都有,热闹极了。

跟着大人赶庙会,人挤人,看了很多热闹,上了一回山,出了几身汗之后,我总能吃到一串红得诱人的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喝到一杯红色或黄色的糖精水,甚至可以吃到一根冰棍儿或几枚荸荠,吹着彩色的泥鸟儿,满足而归。

洗涤心灵

这美丽的霍泉,引出我多少美好的回忆!而如今,我劳碌奔波,付出多,收获少,身心疲惫,心力交瘁。

我登上泉水东边的观泉亭,久久地望着霍泉,听着汩汩的水声,看着鳞鳞的波光、柔柔的水草、宽阔的水面,我仿佛溶入霍泉,被清凉温柔的泉水抚摸着、荡涤着。喷涌不息的五个大泉眼,汩汩地冒,冒,冒,永不疲惫,永不停歇,永不退缩!我的心灵被震撼了!这涌动了千百年的泉水,孕育了霍山的翠柏绿草,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人民。这是怎样的清泉啊!流淌着自己的血液,几千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不计回报,无私奉献。

渐渐地,我所有的疲惫、忧愁、烦恼、怨恨,随着那一圈圈荡漾的水波流走了,我的心如同这明净如镜的霍泉一样空灵,我的心如同这喷涌不息的泉眼一样欢腾。

家乡的霍泉哟,你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上!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