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间误解多 莫名“内战”难相处

2015-01-25 19:05: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说婆媳是“天敌”,婆婆认为媳妇做得不好,媳妇认为婆婆管得太多。其实婆媳纠纷往往是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环境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看法,以至莫名的小事,也会引发“内战”。

婆婆“土”音重

想带孙子却遭拒

婆婆帮忙带孙子,这在很多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家住襄汾的王女士却为这事心里有点“堵”。她主动要求照看孙子,儿媳妇却拒绝她,请了个保姆看孩子,王女士越想越委屈,便跟儿媳妇闹起了冷战。

原来王女士有个一岁的孙子叫阳阳,儿媳对孩子百般呵护,吃的用的都特别谨慎。儿子、儿媳都在市里忙工作,没时间照顾孩子,她就想帮忙带孩子,可儿媳妇死活不同意,“她说孩子正是学说话的关键时期,嫌我说话‘土’音太重,怕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王女士向记者倾诉着烦心事儿。

儿媳多次婉言谢绝王女士的要求,最终找了一位保姆来照顾孩子。“我周围的姐妹都在带孙子,她们也都不会说普通话,照样把孙子教的很好,我是孩子的奶奶,还能因不会说普通话就不让我带孙子?” 王女士说,“看电视上有那么多保姆虐待孩子,我很怕我孙子出意外,我能把儿子带大,还能带不好孙子吗?”

经儿子调解,儿媳答应王女士等阳阳稍微大一些,语言习惯定格了,就交给她来照看,王女士和儿媳之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

媳妇发“牢骚”

婆婆出力不讨好

53岁的郭女士平时喜欢玩手机,闲下来就会用手机看看新闻,玩玩微信。一次在微信上她发现媳妇张丽的一句牢骚,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儿子结婚后,郭女士盼孙心切。去年8月,获知媳妇终于怀孕的消息,张女士每天早上从五一路坐公交车到向阳路的儿子家,给媳妇做营养餐,包揽所有家务,饭后还陪媳妇散步,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街坊们劝她别累着自己,但她生怕媳妇有什么不妥。

每天督促媳妇看胎教书,不准乱吃薯条、话梅等零食,规定媳妇每晚10点前必须睡觉。但前不久看见媳妇在朋友圈发了个信息,“抱怨我对她的生活起居管得太严,嫌我讲究多,让她很郁闷。”郭女士气愤地说,“我每天晚睡早起,一有时间就搜一搜吃啥、用啥对孕妇有益,却被认为是多余,真是出力不讨好。”

但郭女士盼孙心切,一想到就快要出生的孙子,也就淡化了心里的气愤,觉得紧要关头得理解儿媳,退一步家和万事兴。

儿媳有洁癖

老人难适“逃”回家

儿媳要求过高,家住解放路军干楼小区的葛先生老两口难以适应,从北京的儿子家回到自己家。

62岁的葛先生对记者说,“4岁多的孙子此前一直是亲家母在带,由于亲家母身体不适,儿子便邀请我和老伴到北京帮忙照料孙子。”老两口觉得责无旁贷,满口答应下来。

刚进儿子家门,儿媳就对老两口说:“进客厅一定要穿拖鞋,把外套挂在门口,这样室内就会减少病菌,对宝宝有利。”葛先生说,儿媳的一番嘱咐顿时让他们有些紧张。

住下来以后,但凡儿媳觉得老两口有不卫生的举动,一定会指出来,诸如餐前洗手、餐后刷牙、做饭套头等等。更让老两口不能忍受的是,儿媳洗衣服会洗很多遍,而且家里不能有剩菜剩饭,只要有媳妇会统统扔掉,绝不会让老两口端上饭桌。

老两口无奈之下跟儿子讲了自己的想法,儿子却觉得老人小题大做,葛先生只好借口身体不舒服,和老伴“逃”回了自己家。葛先生老伴说:“其实媳妇待我们不错,舍得花钱给我们买衣服,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就是太讲卫生了,搞得我们很别扭,要不然,我们才不舍得离开孙子呢?” (梁 丽 丁 莹)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