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然而,在大宁县曲峨镇北凤村,贺红梅家的“婆媳情”却打破了这个“魔咒”。婆婆夸儿媳照顾得好,村民们说这个媳妇真孝顺,这个媳妇像闺女,儿媳却说,婆婆的恩情比海深……
日前,记者来到贺红梅家中时,她的婆婆冯俊兰正背靠垫子坐在床上看着电视,虽然已是年近八十的老人,冯俊兰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一向身体硬朗的她因为7年前突发脑溢血,左半边身子失去了知觉,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人伺候。“儿子在外面打工,多亏了儿媳照顾,我才能这么长寿!”冯俊兰说。
冯俊兰拉着记者的手,讲述着与儿媳的点点滴滴,“我一有个头疼脑热,红梅就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喊来医生到家里给我看病,给我买的药都特别金贵,我自己都舍不得用,吃的喝的也都先紧着我,你说哪里找这么好的媳妇去呢?”冯俊兰止不住地夸赞着儿媳,一旁的儿媳贺红梅一脸羞赧,“妈,这都是应该的呀,您千万别这么说。”这婆媳二人是村子里出了名的“模范婆媳”,而她们之间的缘分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1992年,24岁的贺红梅嫁给了同村村民贺兰平,她看中了贺兰平的善良、上进、有责任心,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个代教,他当时是个工人,我们的日子虽然清贫,但是一家人在一起,感觉很幸福。”回忆起20年前的往事,贺红梅一脸柔情。
2000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原本清贫的日子变得更加拮据。“日常收入虽然只够维持基本的温饱,可是心里并没有觉得难熬。”贺红梅说孩子出生以后,婆婆对她们一大一小照顾得都很周到:“她疼爱孙女,也心疼我,月子里基本上不让我做家务,对待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就在这一年,贺红梅被调到大宁二中教学,本该欢喜的一家人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贺兰平所在的工厂倒闭了,他失业了,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贺红梅一个人的肩上。那段时间很难捱,贺红梅租住在大宁县城的一孔窑洞里,丈夫四处打零工,年幼的女儿只能留给住在村子里的婆婆照看。
2002年,贺红梅的母亲因病去世。“那段时间心里既难过又慌乱,好像天塌了一样,整个人都快崩溃了。”贺红梅感慨地说,“还好有婆婆在,她帮我把孩子照顾得很周全,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她就是我的靠山。”爱人的体贴,婆婆的关心,终于让贺红梅从失去亲人的阴霾中走了出来。2005年,贺兰平家又添了个女儿,贺兰平在山东济南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夫妻二人把婆婆接到县城同住,4年的光景,凭借着肯吃苦、不怕累的干劲儿,他们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2009年,贺红梅的父亲被检查出癌症,1万元的买房贷款被拿来给父亲做手术,却仍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现在想想觉得那几年挺难的,几年一个坎儿,好在有婆婆陪在身边,难关都一个个挺过去了。”失去父亲的贺红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坚强。“我感谢我的婆婆,那段时间两个女儿都是她照顾,有她在,家里的一切都很稳当,她就是我们全家的主心骨。”
就在父亲去世的那年,向来身体健康的婆婆突发脑溢血,彼时的贺兰平还在山东济南打工,贺红梅第一时间把婆婆送往市医院,但由于年事已高,虽然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婆婆的左半边身子还是失去了知觉,很难康复。在医院陪床时,想起与婆婆曾经一起生活的画面,贺红梅经常一个人偷偷抹眼泪,“条件最难的时候,我和婆婆两个人睡在一个炕上,许多人不理解怎么会有这么融洽的婆媳关系,还有许多人夸我贤惠,其实婆婆不仅帮了我很多,也教会了我许多……”
生活中难免会有磨难和苦痛,贺红梅说她会感谢这些经历,她说:“这些难过的日子让我们更坚强,让我更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彼此间变得更加紧密。”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