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小庚)2月4日上午10时,市区平阳北街好运来礼品公司门前,一辆装满赣南脐橙、大米、食用油和挂历等春节慰问物资的面包车稳稳起步缓缓驶远,朝着东南方向30公里外的目的地――尧都区贺家庄乡东下庄村整装进发。
据悉,这已是该公司连续第六年选择春节前夕这一节点,“定点慰问”东下庄村。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刘志东告诉记者:“本次一共准备了70份春节慰问品,确保村里68户人家一户一份。包括赣南脐橙、米油挂历等过节物品,价值近一万五千元。”“承担社会责任,致力爱心公益的企业核心路径,好运来一定会矢志不渝地坚持走到底。”刘志东信誓旦旦。刚刚走过的一年,对刘志东而言,所谓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企业营业额提升这一传统取向。事实上,在道德精神层面他也收益颇丰――先后荣膺我市第三届“十大道德楷模”(诚实守信道德楷模)和2014年第四季度“山西好人”(助人为乐好人)称号。
“去年由尧都区非公工委在全区推进开展的‘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恰恰与我们公司的企业理念完美契合。”刘志东说,“积极响应区非公工委的号召要求,公司选择与之前一直进行对口帮扶的贺家庄乡东下庄村建立了‘一对一’定点帮扶关系。也就是说,好运来今后的支援将不仅仅局限于实物慰问这一基础环节上,我们会从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等方面对全村广泛进行深度帮扶。”记者从尧都区非公工委了解到,“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下基层服务活动是助推全区“双服务、双对接”的具体措施,也是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活动旨在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农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立足新农村建设组织企业和相关村进行联谊。通过“点对点、一帮一”直接到村的帮扶方式进行,共建双赢,互利互惠,和谐发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助力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要素与农村的各类资源相结合。通过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扶持、扶贫济困等帮扶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促村企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