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运回家路

2015-02-12 08:48: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最急切的,莫过于回家过年的脚步;最动人的,莫过于过年回家的笑容。每当临近春节,在外辛苦一年的人们如潮水般涌入回家的路,成建平就是其中一位。

成建平是尧都区吴村镇屯里村人,今年是他在北京打工的第七个年头,回望他的七年春运路,想家人、盼团圆是他内心不变的情愫,变的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铁路技术和日新月异的社会风貌。

从20个小时到5个小时

七年春运路上,记忆中最深刻的,要数前些年在“绿皮车”上难熬的二十几个小时。

2008年,是成建平到北京打工的第一年,也是他第一次见识到春运的“壮观”。那年,幸运的成建平买到一张硬座票,要在硬座上连续坐二十几个小时肯定不舒服,难受了就站起来走走,成建平这样想。可一上火车,他就傻眼了:座位上、过道里、车厢连接处,到处都挤满了人。从门口走到车厢中间自己的座位上,成建平用了足有二十分钟。“二十几个小时,我就上了一次厕所,中间不知道踩了多少人的脚。”成建平告诉记者,晚上最难熬,小小的一节车厢里挤满了人,外面天寒地冻,车厢里的温度却俨如夏天。“想睡觉热的睡不着,一晚上不知道迷迷糊糊打了多少盹。很多没座位的人实在太累了,就干脆睡到座位底下,真是遭罪。”一个又一个二十多个小时,“绿皮车”上漫长又难熬的旅途已经成为过去,现如今,随着大西高铁的通车运行,从北京到临汾仅需5个小时,比过去的绿皮车少了15个小时,成建平的春运路也因此变得惬意了许多。“太快了,真的是太快了。5个小时,感觉屁股都没坐热就到临汾了。而且一人一个座位,一点都不挤,环境干净、服务又好。以后啊,这高铁坐定了!”对成建平来说,乘坐高铁回家,少了15个小时的煎熬,多了15个小时和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

从通宵排队到轻轻一点

“一票难求”是成建平对春运的另一个深刻记忆。

从成建平打工的地方坐公交再倒地铁到火车站,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每次买过年回家的火车票,成建平都是五点下班后,来不及吃饭就跑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春运期间的票很紧张,买票靠运气也靠耐心。那时候好像是提前一二十天放票,第一天买不上就第二天再来,如果轮到我没有票,就再回到队伍最后继续排,一直排到第二天上班。一个人连续通宵排队扛不住,我就和其他几个老乡轮流排。”前几年,要买到一张回家过年的火车票,通宵排队是成建平唯一的办法。

2012年底,全国铁路全面推行网络售票,我国铁路开始走进电子商务时代,这也预示着成建平再也不用通宵排队买票了。“现在,女儿每年都会提前在网上替我把回家的票买好,乘车当天我直接去火车站取票就可以坐车回家了。”成建平春运回家路上的又一个难题解决了。

从嗑瓜子到划屏幕

成建平记忆中漫长的春运旅途,当然少不了一袋又一袋的瓜子。

过年回家的心情是迫切的,但火车上的时光却是无聊的。每次坐火车回家,除了和周围的人聊天,成建平还会嗑几袋瓜子来打发时间。“没觉得时间过得多快,嘴里的口疮倒是长了好几个。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只能少喝点水,所以每次坐火车都会上火。”虽然如此,但除了嗑瓜子,成建平想不出该做什么事情打发时间。

近几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为旅途中的人们增添了新的乐趣。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儿子给成建平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并教会他如何上网聊天、看电视。以前在火车上“度秒如年”,现在有了智能手机,电视剧还没看过瘾就到站了,成建平在春运路上再也不用为如何打发时间而发愁了。

这样看来,高铁的快速和舒适、网上购票的便捷和小小手机屏幕消遣旅途时光的休闲,将成为成建平对春运新的记忆。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