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电子保姆”能让家长省心吗?

2015-06-16 08:59: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种电子产品操作简单、功能强大、携带方便,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光,也“俘虏”了不少娃娃用户。记者发现,智能电子产品的用户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很多宝宝话都还说不清,就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平板电脑玩游戏了。平板电脑拿在手上,不哭也不闹,一些家长觉得“电子保姆”很省心,无节制地让孩子玩,殊不知这对孩子的视力、智力以及心理发育都是极为不利的。


    现象——

    孩子迷恋电子产品 家长省心老师担忧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拥有一部电子产品不是难事,在闲暇时间玩电子产品成了家常便饭。

    但是孩子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带来的危害似乎还没有被家长完全意识到,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家长是怕孩子哭闹,稳住孩子,部分家长则是跟随潮流的从众心理。

    小朋友王某今年6岁,但他的ipad经历至少已经有3年了。在他两三岁的时候,就被爸爸新买的ipad吸引住了,看视频、听故事、切水果……有时甚至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爸爸、妈妈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没太多时间照看他,自从有了这个“电子保姆”,省心多了。但现在才上幼儿园的王某却因为近视,不得不佩戴近视镜。“医生说这与他很小就过度接触电子产品有关,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什么电子产品都不让他碰了。”王某的妈妈告诉记者,他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在上月的例行体检中还发现小小一班的一位学生已经近视200度。


    影响——

    功能太强大 后果挺可怕


    功能强大,几乎是每一个电子产品追逐的终极目标。但在一些幼儿教师的眼里,恰恰是因为这些电子产品的功能过于强大,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结果是很可怕的。在幼儿阶段,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打开身体的各个器官感知世界,玩一些积木玩具、现实互动类的游戏,对心智的发育成熟大有裨益。而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孩子的参与很被动,而且它功能很强大,孩子很容易受诱惑变得沉迷,让他们的视野变得狭小,对发育不利。

    据了解,孩子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会减弱他们与别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从而降低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我们与人面对面的交流,除了谈话内容外,还有语气、表情、姿势等辅助交流手段,这些关于察言观色等“读心”能力的训练,都是QQ、短信、微博、微信所不具备的。除了心理上的影响外,电子产品对孩子最直观的危害是造成孩子体质下降,肥胖、近视的发病率大增。由于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带来的乐趣,而造成户外活动时间急剧减少,而营养积累却在持续增加,肥胖因此难以避免。电子产品的光源闪烁不定,也容易让孩子产生视觉疲劳,对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危害极大,很容易就演变成真性近视。


    对策——

    父母不做“低头党” 要给孩子好榜样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喜爱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其父母也是“低头党”。市区一家幼儿园的老师说,未成年人缺乏的是非辨别能力,对各种电子产品和网络又缺乏自制力,因此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们的父母亲。实际上,一些孩子之所以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成瘾,恰恰是父母纵容造成的。一些父母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同时又不想让孩子到外面去玩、去闹,于是就主动提供各种电子产品,希望以此“拴住”孩子,把他们留在家里,这时候的电子产品实际上充当了陪伴孩子成长的“电子保姆”,久而久之,孩子对其依赖性可想而知。

    这位老师还介绍说,要想让孩子不做“屏幕儿童”,一方面要引导和教育他们对各种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有客观理性的认识,把它们当作一种应用工具,而不是情感依赖;另一方面要限制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各种电子产品的时间。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在约束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做好表率,首先自己就不能做“低头党”。大家现在也看到,很多大人走路、坐车的时候都要刷微信,去吃饭的时候首先问WiFi密码,孩子模仿能力强,也就有样学样。(李媛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