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抽检24类食品样品33252批次,其中检验不合格样品1236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6.3%,较去年的94.7%有所提高。食药监总局副局长滕佳材表示,秋季开学在即,对于廉价而受学生喜欢但卫生情况堪忧的“五毛食品”,食药监总局将同教育部门加大检查力度。
近年来,以儿童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食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在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以其低廉的售价,诱人的包装以及迎合孩子的口味,“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
家长说——从来都不让孩子吃但控制不了
市民王女士的儿子现在读小学四年级,王女士表示,从儿子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每周给他10元钱零钱,“几乎每天我都唠叨一遍,但也控制不了。”陈女士说,有时孩子回到家后,根本吃不下去晚饭,这种情况下,肯定是放学后买什么东西吃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一般会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这些零用钱很多会换成这类“五毛零食”。记者在我市一家小学门口看到,学生们离开后,商店门口各种食品袋散落一地。
医生说——“五毛零食”摄入过多影响儿童健康
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介绍说,“五毛零食都是靠添加剂来调味,儿童过多摄入这一类食物,短期来看会影响正餐,长远来看,则会造成营养摄入不平衡,影响生长发育,会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央视《消费主张》曾曝光过校园周边的“五毛零食”。其中就曾提到,经过检测,校园周边售卖的许多面制小食品,都存在着滥用、超范围使用、超量使用添加剂的现象,由于孩子们没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所以吃了大量的五毛,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这些“五毛零食”的原料大多都是面粉,主要分为两大类,调味面制品和膨化面制品。之所以能够散发出浓烈的肉香味,主要是添加剂的缘故。很多零食都列出了甜蜜素、脱氢醋酸钠、食品香精、鸡粉等添加剂,是地地道道的垃圾食品。
建议:相关部门能否定期检查
一些家长建议,相关部门对学校周围小食品店和小摊点的经营行为应该重点检查,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小食品质量问题检测部门能够定期检查。另外,学校要搞好教育,在学生中形成不吃或者少吃零食的良好风气。同时,要彻底铲除问题“五毛食品”之类的儿童食品生存土壤,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打击不法从业者,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尤其是要针对农村儿童食品存在的假冒和仿冒知名品牌、滥用食品添加剂、销售过期食品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同时加大儿童食品抽检力度,不让儿童食品安全处于“真空地带”。
在孩子眼里,“五毛零食”“物美价廉”,因此,要让孩子们认清其危害。而仅靠生硬的说教恐怕不行,需要来一场图文并茂、增长科学知识的讲解。尤为重要的是,加快儿童食品研发,提供孩子们真正喜欢的食品。要从食品原料选择、制作工艺等源头上入手,有针对性地研发物美价廉又营养健康的小零食,满足孩子们的饮食需求,还孩子们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 李媛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