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阅读
如今,做兼职似乎成了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的源于家庭贫困,有的只为提早接触社会。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多数大学生只能从事一些体力活,干得多且赚得少,被迫沦为“廉价劳动力”。有时,他们手脚不停地忙活三个小时,只能赚取一顿“寒酸”的午餐和低廉的10元工钱。
无奈:兼职多为体力活
春暖开花之际,我市不少大学生忙于寻觅“第二职业”。大三学生王璟芸跑断腿、磨破嘴,才获得一份在节假日促销饮料的工作。对此,她很是无奈:我做兼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但是,我去过好几家急需用人的单位,人家一听我还在上学就连连摆手,理想岗位大多需要长期干、有经验的求职者。”“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选择餐馆小时工、广告派单员及短期促销工比较合适。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学生,想要缓解生活的重压别无所选。”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的小宋说,找不到更好的兼职,一些大学生只得干起了“体力活”。
心酸:付出换来低回报
如今,想找份兼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收入更远远不及预期。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的学生小贾好不容易从学校附近的小吃街谋得一份工作。干了一个多月以后,她感到心力交瘁:每天中午手脚不停地忙活两三个小时,只能获得10元钱和一顿白面条。一个月到头,我不请假的话能赚300元。照这个收入标准,父母每月还得补贴我500元。”为了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就近上班”,但是,高付出往往只能获得低回报。“干得比驴还多,吃得比猪还差。”学生杜菁心酸地调侃,学校的公告栏上经常贴着‘某某小吃店高薪招聘钟点工’,殊不知这‘高薪’不过400元/月。而钟点工的工作范围包括端盘子、收拾碗筷、清理桌面、刷锅洗碗、送外卖等杂活儿。小吃店管得那顿饭也比较寒碜,基本上就是豆芽炒面,连鸡蛋都舍不得放。”即便如此,一些学生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不得不选择这种“不公平”的兼职。然而,这份微薄的收入只能解决他们一部分的生活费,其余的开支还得依靠父母或是寻觅其他兼职。
探因:竞争催生廉价工
校外兼职不好找,报酬低廉难如愿。日前,记者走访了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附近的小吃一条街,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劳动廉价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学校附近的饭店有着明显的淡旺季,赶上学生放假,生意基本搁浅。因此,雇佣钟点工比招聘长期工要划算。而且,学校相对偏远,在学校附近打工比较合适,也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双方一拍即合,谈不上谁占谁便宜。”某小吃店张老板道出“内幕”,愿意做钟点工的学生太多,工薪自然上不去。”
对此,有三年打工经验的贾瑶表示:大学生兼职看起来很美,既可以补贴家用,还可以增强实战能力。实际上,做兼职的学生太多,互相竞争,恶意压价,使得自己的劳动越来越廉价。为了劳动力不再廉价,学生们需要理性、谨慎选择兼职,不要盲目轻信中介或招聘广告。”
面对当前这一现状,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的何老师建议在校大学生们以学习为主,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体力活儿上。与其去做廉价劳动力,不如抓紧时间把书读好,只要学到了真本事,将来不愁找个好工作。记者 李静 宋志瑞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