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大槐树、苏三监狱……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给这片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遗存,如今成为洪洞县旅游业发展的丰富资源基础。洪洞现存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075处,其有260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去年,全县接待游客690.22万人次,门票收入8200万元。近年来,洪洞县牢固树立新的资源观,抓机遇,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路子,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年,该县将如何在文化旅游上做文章?如何以现代文化旅游业为引擎,力促旅游业实现由“量”向“质”的大转变?今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十三五”产业转型的重要环节,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元素,提升服务水平,融合文化内涵,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理念,重点打造以“根祖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格局,全面拓展旅游发展的新空间。
“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是一次推动旅游企业发展的绝好机遇。
在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我县创新发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该县文物旅游局局长李晋豪说。目前,洪洞县已对大槐树、广胜寺旅游开发工作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框定了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发展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县涉及改革创新景区(景点)有大槐树、广胜寺、苏三监狱、关帝庙、县衙大堂、赵城谁园、白石红军八路军纪念馆、乾元山8家。其中,大槐树作为我省的重点景区、市根祖文化游的龙头景区,正在全力冲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广胜寺景区作为该县佛教古建游的知名景区,正在积极努力,用优惠的政策支持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参与景区开发,构建科学管理的股权结构。苏三监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旅游景区,属继续实行事业单位管理的景区、景点。从2015年开始,县政府实施了周边环境改造及旅游开发工作,打造了仿明清建筑的莲花城旅游商业街。目前县衙大堂和廉政文化广场正在修复中。总体改革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大众旅游时代,景点旅游已成为过去式,全域旅游将成为旅游发展主题。只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旅游+’为手段,实现各类产业融合发展,才能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李晋豪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洪洞将通过推动“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教育”“旅游+餐饮业”“旅游+城建”“旅游+文化”等“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比如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扶持“山西最美乡村”秦壁村及五洲昕宇、福润苑农业生态园建设;依托白石红军八路军纪念馆,建立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城市建设中纳入旅游文化元素;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红色文化游、民俗风情游、农耕体验游、农业观光游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产品。
“我县旅游产品的市场化空间较大,旅游项目建设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旅游项目建设为引领,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李晋豪表示。今年,洪洞县将以《洪洞县“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洪洞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纲领,认真贯彻“五个一批”战略,助推旅游业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一是包装了一批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大槐树“根祖文化”品牌效应,根据创建5A级景区标准对大槐树景区进行了整体包装策划。目前,大槐树景区已通过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委员会初审。
依托大槐树姓氏文化,规划建设十大姓氏宗祠,目前,赵氏祠堂已完成,杨氏祠堂正在筹建当中。二是引进一批旅游项目合作者。与山西润和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实施明代县衙修复和明清文化商业街项目;与五洲集团合作,建设以采摘观光为主题的农业旅游园区;与世界赵姓文史联研总会合作,修建造父纪念堂;与恒富集团合作实施恒富温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预计今年正式开放。三是培育一批经营主体。发展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广胜寺旅游景区开发公司、乾元山九州景区管理公司等,实现景区现代公司化管理。四是搭建一批旅游投融资平台。通过新宇、峰兴等政府投融资平台,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实施五洲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项目。
目前,正在筹划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对全县旅游景区进行打包开发经营。五是打造一批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精心策划,将景区串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生活需求。洪洞县将依托丰富的资源基础,通过产业融合等手段,开发更多新产品,提供更多新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记者 贾佳)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