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洪洞大槐树移民

2018-01-25 21:55: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乔忠延

    洪洞大槐树移民

    洪洞大移民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山西移民史》记有,洪武初年全国耕地面积不足200万顷,到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已增加到850万顷。全国所收税粮达到3278万石之多,比元末税粮1211万石增加了近两倍。明代经济迅速恢复,这对于社会稳定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只能是对明洪武年间移民的评价,永乐年间计有大大小小的9次移民,次数与洪武时期相当,用前面的观点评价就难以妥当。如果说洪武年间的移民,是要医治元代统治者暴力血腥的创伤,那么这后来的移民该如何解释?对此,官方极少评价,在河北、河南的民间却广为流传着红虫吃人的故事。所谓红虫吃人,就是燕王朱棣扫碑。碑实际是南京城的功德碑,即明皇族的功德碑。扫碑,是前往南京祭祀皇祖。说穿了是朱棣借祭祀皇祖为名夺取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一路征战下去,弄得刚治愈战争疮痍的地方,又是赤地千里,荒无人烟。这等于说,先前那些移民全倒在战争的血泊里,因而不得不再次移民,开发荒凉地带。明代移民给历史,给后人留下深刻反思。

    无论如何反思,移民是确凿无疑的事实。移民从大槐树下迁往中原,他们的后裔又分散到江南各地,乃至港澳台和海外。因而,华夏儿女,及海外华裔,都认为他们共同的根脉就在大槐树下,就在古平阳。“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几个世纪以来,古大槐树被当做“家”、被称做“祖”、被看做“根”,已成为炎黄子孙心中的故乡,向往的家园。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