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合作医疗自己掏不了多少钱,就能看好病,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入了新农合,咱农民再也不怕被病拖穷了。”近日,霍州市三教乡杜庄村参合农民成晓琴拿到了农合补偿款后,逢人就夸合作医疗就是好。
新农合暖民心
为了推动新农合的健康稳步发展,该市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精心组织,克服困难,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全力开创新农合工作新局面,使新农合这一解民忧、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最大限度地惠及到广大农民。
在新农合工作会议上,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与每位审核员、监管员及中心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工作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各位经办人员都能各尽其责,做到了参合农民补偿及时到位、基金运行安全规范。
“每一份病历都要提供床头认证卡、住院患者付费协议书、住院押金复印件等12项必备材料。每一份市外回来的病历领取补偿款时都要提供《大额住院患者调查表》和《市外就医患者身份认定表》,左邻右舍证明并由村委盖章签字,杜绝冒名顶替等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行为,确保病历真实。”据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市在定点医疗机构显著位置设立了意见箱,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监管科工作人员每周深入定点医疗机构不少于3次,不定期地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抽查,采取现场监督补偿流程,确保补偿款及时准确发放到参合农民手中。
为规范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行为、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该市采取协议化管理定点医疗机构,与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签订服务协议书,同时向各定点医疗机构派驻专职监管员,对定点医疗机构病人住院情况、治疗情况和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并在每个周五所有派驻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审核人员回中心汇报各自监管、审核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病人的具体情况。
通过多项举措使监督关口前移,形成事前认定、事中监督、事后回访制度,做到监督管理上无盲区、无死角。
新农合受欢迎
该市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体系,逐步扩大县以上医疗机构用药目录,使新农合医疗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农合新举措让农民看病底气更足了。
该市将白内障、高血压等15个病种纳入按病种结算范围,严格控制单病种住院费用,根据费用控制指标,结合基金预算,制定了单病种付费标准,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规定定点医疗机构费用控制指标,并对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费用控制指标超过控制点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通报和警示告诫制度,下发《医疗费用超标警示告诫通知书》,责成其说明情况并制定控制费用的具体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因病施治、合理检查与合理用药,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维护参合农民利益。
“在市外就医转诊办理方面,我省新农合规定因同一疾病在一年内连续住院的,直接在合医中心办理转诊手续。参合农民只需要携带患者医疗证、身份证、诊断建议书、本年度所有住院补偿单等就可以在合医中心办理,不需要再到市(县)级医院办理。”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一政策的实施,让同一疾病在一年内连续住院的患者可以及时办理转诊手续,避免了因无转诊降低补偿比例的现象。去年,该市新农合继续落实省市定点医院即时结报工作,进一步规范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工作,参合患者出院时即可享受医药费用即时结报,个人只需承担自付部分,应由新农合补偿部分由就医所在医院直接垫付减免,从而节省了群众为报销费用而往返于就医地和居住地额外产生的费用,极大地方便了参合群众。
新农合惠民众
该市大张镇大张村村民荀芳华患有肾结石,病魔给这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为了给荀芳华治病,这个原本衣食无忧的家庭债台高筑,是新农合的补偿款和亲朋好友的资助,让荀芳华接受了手术,重新点燃生的希望。荀芳华说:“我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新农合让我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之火,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该市全面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与此同时,该市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鼓励参与、自愿购买”的原则,积极开展新农合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工作,这一险种具有保费低廉、保障适度、理赔简便的特点,进一步缓解了参合农民因灾或意外伤害事故返贫致贫。该市推动意外伤害保险与基本医保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意外伤害保险对基本医保的补偿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
近几年来,该市的新农合覆盖率、农民参合率连年上台阶,医疗参合率从2008年的87.3%提高到2011年的95.5%,报销人数从2008年的6.2239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21.5596万余人。目前,该市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到100%,参合人数共计158367人,参合率达到97%,“新农合”为千万农民送去健康的福音,被他们亲切地称作健康保护伞。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