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寻找文化记忆
——翼城县文化惠民工作掠影
临汾新闻网讯 翼城县南梁镇滦池水畔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上属古唐地,有翼城“小江南”的美誉。3月24日,南梁镇滦池河畔灯笼高挂、锣鼓喧天,10余个民俗文化节目表演、百余件农耕文化老物件展示、多种民间工艺品、地方土特产展销以及各种地方小吃沿街排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这是翼城县首届“翔滦古会”暨翔山连翘花观光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这一天,来自全国的34家媒体、100余名摄影爱好者、30余位作家、文学爱好者同时聚焦一座千年古镇,寻找晋国源头的文化记忆,探讨翼城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景。
翼城县首届“翔滦古会”暨翔山连翘花观光文化旅游节上的花鼓表演。
远方的客人 请你留下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翼城琴书,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虎上山、浑身板、西阎河蚌舞以及威风锣鼓、抬花轿、舞龙、踩高跷、女子腰鼓、耍大蟒闹五毒等翼城地方传统节目精彩在本次开幕式尽数亮相,展示了独具翼城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多少年了,镇上都没有这么热闹过。”翼城县南梁镇北梁壁村村民,今年76岁的马翠凤在她的“药包”摊前喜滋滋地说。“三月初八是南梁镇的祭水节,这一天,南梁村民会组织传统打幡表演,热闹一番,是为了纪念当时宁死不屈的栾成将军的气节,也寄托了我们老百姓渴望风调雨顺的愿望。”北梁壁村距离马家坡村有6公里地的路程,马翠凤每天8点骑车过来,她说这两天来看演出的外地游客很多,她就做些特色“药包”拿来卖。“一个两三块钱,做点小手艺还能凑热闹,省得在家待着闷。”马翠凤指着沿途的道路告诉记者,那里有更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
中贺水豆腐、马册煎饼、龙柏芽包子、翔山浆水、山泉羊汤、酸汤小饺、南梁油糕等,小吃一条街挤满了来来往往的游客。还没来得及脱表演服的马册舞龙队队员王庭江自发做起了导游。“浆水豆面,这是我们翼城特色,你可得尝一尝。”王庭江今年62岁,带着眼镜看上去很书生气,很难把他和激烈的舞龙表演结合在一起。“你看到我们刚才的 表演了么,你可别小瞧它,马册舞龙到现在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表达着祥瑞和祈愿,传承着龙马精神!”王庭江说起话精气神十足,他说发展文化旅游是村里的大事,也是镇里的要事,更是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身边事。“要是旅游搞起来,这些技艺就后继有人,孩子们就不用离家出去打工,我们也能安享晚年,多好,我们欢迎你们常来看看。”同为舞龙队的队员,今年78岁的李荣明这样说。
“翔滦古会”踩高跷表演
连翘花成海 百姓有盼头
3月中旬,正值仲春时节,地处翔山脚下的南梁镇万亩连翘花开正好。满枝金黄随风飘扬,芬芳四溢,让人流连忘返。
两年时间,南梁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多方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把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价值的连翘栽植与翔山旅游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翔山周边9个丘陵山区村为核心,大力发展连翘产业,打造万亩连翘基地。“这是一批退耕还林地,相对而言质量比较差,我们之前尝试过种槐树,效益不好,近两年终于选对了路子。”南梁镇副镇长朱琳对记者说,“在连翘栽植模式上,镇党委、政府因村制宜,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 在北坡村,群众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村民任建忠是最先发展连翘种植的一批人,2亩多地去年摘果卖了1万多块钱,成了连翘致富的典型;在南常村,流转土地2000亩、荒山1000亩,由种植大户栽植连翘1500亩;南坡、兴岭、涧峡等村把连翘种植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成立合作社,村集体组织栽植连翘700余亩;在荒山栽植上,由县林业中心通过公开招标,由专业队栽植3000亩。同时,他们积极争取整合农委、林业、财政、交通等部门资金,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争取革命老区道路建设资金700余万元,硬化基地道路11.5公里,解决了行路难题;争取和整合资金220余万元,新打深井两眼,彻底解决灌溉难题。
近两年来,全镇在原有2000亩连翘的基础上,又新栽植连翘8000余亩,万亩连翘基地已初具规模。镇党委书记石广武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们将利用3至5年时间,打造成‘七坡两岭十五道梁’近40平方公里的连翘自然景观,使连翘产业成为翔山旅游的基础产业,成 为丘陵山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柱产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做生意。”
“翔滦古会”河蚌舞表演
文化把台搭 旅游唱大戏
此次文化旅游节只是翼城县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的一个缩影。“治扶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为了让精准扶贫、文化扶贫真正落到实处,翼城县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营造了“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文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为文化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该县县委、县政府凭借发展旅游的东风,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目标,把文化旅游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建设“五山一中心、三线八循环”旅游格局,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并把文化旅游列入全县五大攻坚战之一,突出“强基提质”这个核心,全力打好文化旅游攻坚战。
道路通则发展顺,翼城县多方协调努力争取了11条旅游公路建设资金,启动了全省第一条农村旅游公路——舜王坪旅游公路改造项目,为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千里之行”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翼城县还全力打造后稷故里文化旅游节、里砦桃花音乐节、城内村古城文化旅游节、绵山德孝文化旅游节、浇底连翘赏花节、桥上刘累文化节、隆化史伯和文化节及苹果、西瓜文化节等内涵丰富的节庆活动,以丰富多彩、持续开展的特色文化节,凝聚人气,打响名气。
下一步,翼城县将进一步提升规划、瞄准群体、讲好故事、补齐要素,高标准做好景区规划建设,积极完善各类配套旅游设施。将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打造成集观光、休闲、露营、避暑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富民功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老百姓通过文化旅游开发实现精神、物质双脱贫。
“翔滦古会”民间手工艺花馍
记者 安月琦/文魏华/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