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开学季,求学的行囊装满了爹娘的牵挂

2017-08-27 20:49: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九月开学季即将到来,当一个个准大学生们还沉寂在将要出门求学的喜悦时,殊不知,细心的娘亲已经在收拾着孩儿的行李——一个装着创可贴、感冒药的小药盒;一个装着茶叶蛋的小饭盒;一包装满了一元硬币的小钱包;一套装满了不同厚度袜子的塑料包……娘亲精心准备的行李中,包裹着许多牵挂。

    求学路,当远行!当学子离家,走进校园打开行李包时,会有多少人被爹娘置办的行李而感动落泪。这行李中,承载着的是爹娘的担忧与希望。走进准大学生家中,让我们看看那些正给儿女置办行李的父母;回忆当年求学时的情景,让我们听听那些行李箱中曾经装满父母关爱的故事。

    策划人 杨全



  我的手机和母亲的双手

  8月19日,王宗军和妻子请了年休回到临汾,准备在家住一个星期,顺便带孩子回太原。王宗军和妻子是大学同学,都是临汾人,大学毕业后两人留在了太原,经过十余年的奋斗,终于在太原站住了脚,9岁的女儿上二年级,一家人为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着。

  看着父母回来接她,童童一下子就扑了过来。“爷爷白天和我下棋,奶奶晚上带我去广场滑滑轮,可好了。爷爷给奶奶染头发时不小心把沙发蹭黑了,俩人还吵架呢。”天真无邪的童童一边玩耍,一边向父母诉说这些天的见闻。

  王宗军平时工作特别忙,20天前出差顺路送童童回家。由于时间紧,还是父亲进站接的孩子。细细回想,一家人轻松地坐在一块儿聊天,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

  “17年前的8月,天气特别热,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从学校取回录取通知书后,整个后背都湿透了,但是全家人高兴极了,作为一个大家族的‘老大’,我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王宗军对记者说,知道我被大学录取了,妈妈捧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就像捧着个宝贝一样,久久不肯松手。那天,鸡、鸭、鱼、肉摆满了桌子,舅舅、姨姨、姑姑、小爸都过来聚餐,祝福我。”“买皮箱、买新衣,购买大学所需要的装备,每天无忧无虑地玩耍,直到上学报到的那天,在交纳了8000多元的学费、住宿费、杂费后,爸妈又塞给我2000元钱和一张银行卡,说这是一个学期的生活费,没钱了就给家里打电话。”王宗军说,那时一个月300元钱的生活费足够了,但是自己第一次掌管这么多钱,一下就控制不了,每天和同学们吃香的、喝辣的,还学着别人买了一部手机,2000元钱不到3个月就花完了,反正花完了就问家里人要。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短短4个月的时间竟然花掉了3000多元钱。

  “这是翻盖的,和旋铃声,还能下载真人真唱呢。”第一次上大学过年回家,在全家人聚餐的时候,王宗军炫耀着,弟弟、妹妹们围着他,争着看他的手机,啪!”在一旁许久不说话的舅舅瞪着通红的眼睛拍了桌子,饭菜酒水顿时撒了一地,一家人欢乐祥和的气氛被这不“和谐”的拍桌声打断。

  “你知道你这手机是用什么钱买的吗?!你知道你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哪里来的吗?!你知道你上这个大学,你爸妈付出了多少吗?!”舅舅的眼泪登时而出,他严厉地说:你上学的钱都是你爸妈东一家西一家借来的,一大家子东拼西凑出这万数块钱供你上大学。你妈为了你不受屈,每天中午给饭店洗盘子,下午到市场捆葱;你爸跑去陕西的煤矿打工,为了攒钱,过年都不舍得花路费回来,一大家子人看着都心疼,可你妈说,她要是这个月不去洗碗,你下个月就没有生活费了。你爸妈这么辛苦,怎么就养出你这么个爱攀比的‘东西’!”听到这些,王宗军惊呆了,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好。回头看向母亲,母亲早已泣不成声。看着母亲的模样,他慌忙挪开视线,却看见母亲粗糙不堪的双手。

  “我知道家里条件一般,但不知道我的家庭竟然如此的困难。我的母亲是一名会计,年轻时,母亲的手多会都是红嫩的,她的手提包里总装着一瓶护手霜。那天当我看向母亲时,那满是皴裂口子的手让我心疼。这哪是我母亲的手,这分明是一把尖刀,一把刺向我心脏的尖刀!当时我就大哭不止。”王宗军红着眼圈告诉记者,他想不到当了多年车间主任的父亲为了他成了一名煤矿工人;想不到母亲从办公室出来却走进了饭店的后厨。从那时起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我说到的,我做到了。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我就一边读书一边在外兼职当家教,剩余的大学3年半的时间,我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父母按月给我的生活费我都存了起来。而那一部让我警醒的手机一直陪伴了我大学4年和工作的第一年,现在这部手机被我珍藏了起来,它将永远提醒我。”王宗军毕业后如愿成为了一名建筑工程师,2008年在太原购买了一套住房,现在父母都退休了,但是不能把老两口接到身边还是一个遗憾,现在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再买一套大房子,把二老都接到身边,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我不急着长大,请你也不要催着他们变老。父母亲把最好的岁月给我了,我却还未让他们感到欣慰。”从王宗军的话语间,记者感受到了80后、90后的心声,他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爱,感谢他们带给我们许多的第一次!

  记者 苏亚兵


  那双老土的白球鞋

  “2002年9月10日是我上大学开学的日子,为了提前熟悉学校环境,我和父亲提前两天就坐着长途大巴踏上了求学之路。”已过而立之年的李锋已经在市里上班多年,但每每回忆上大学时的事儿,他都感慨万千。

  小李家在离吉县县城还有5公里的一个小村庄,父母在城里做生意,老家只有80多岁的爷爷一个人住。“我爷爷以前当过兵,别看80多岁了,但身体硬朗,每天还要去地里打理自己种的菜,所以家里吃菜从来都不买。”小李的大学通知书下来以后,他第一时间就骑自行车赶回村里告诉爷爷,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所以这个消息一定要先让爷爷知道。

  知道这个消息后,爷爷把家里的那只打鸣的大公鸡宰了为他庆祝。随后的日子,爷爷就默默地为他准备上学用的东西,尽管小李的父母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我清楚地记得,9月7日我专门回了一趟村里,告诉爷爷自己计划8日一大早坐大巴走,叫他放心。”小李说,当时,爷爷就把一个鼓囊囊的蛇皮袋子打开说,这里有吃饭用的碗筷、一床铺盖、手套,还有一双白球鞋。”当时,小李觉得拿着这些去学校很丢人,反正去了学校,被褥什么都会发下来,再说拿着一个蛇皮袋子太土了。

  “我不拿这些,被褥学校会统一发,其他的我妈都给我准备好了,您不用操心了。”小李当时不耐烦地说,可爷爷坚持让他把那双老土的白球鞋拿上。“我当时特别不懂事,坚持不拿,爷爷再三往我骑的自行车车篓里放,我硬是拿出来了,扔到院子里。”小李的声音有些颤抖,说自己当时太不懂事了,根本不懂爷爷的那份心意。

  出发的日子到了,李锋这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早晨,9月8日6点多,他和父亲坐上了去省城的大巴车,车刚驶出站口时,他看到爷爷拿着那双老土的白球鞋来了。

  “爷爷,你咋来了?快回去吧。”小李的爷爷当年已经84岁了,很可能是凌晨4点多就从5公里以外的村里步行着走到县城,刚走到车站口,恰好碰到出站的大巴车。“爷爷赶紧走了两步追到车旁,车停下了,爷爷把那双白球鞋递到了窗口。”说到这里,小李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小李接过球鞋后,车开动了,可爷爷一直跟着车子走。“回去吧……回去吧……”小李把头探出车窗向爷爷喊道,可是爷爷一直跟着车走,直到那步履蹒跚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消失在晨光中。

  拿到那双老土的白球鞋后,小李发现鞋里有一个报纸包得很严实的小包,是钱!有十块的、五块的、一块的、一毛的纸币,大约有几十元,厚厚的一沓。小李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送别的那会儿,爷爷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把球鞋使劲往我手里塞。”小李说,我从来都没有那么仔细地看过爷爷的脸和那古铜色的皮肤,我能清楚地感觉到,爷爷那双眼里充满了希望和鼓励。”后来,母亲在电话里说,爷爷在小李走之前就把玉米仓里的棒子打成了粒,准备粜(tiào,本意为卖米,引申是卖出之意)了给他做路费,可是小李要提前两天走,结果玉米就没来得及粜出去。“听了母亲的话,我才想起,当时爷爷说能不能迟走一天。”小李说,后来没等自己放寒假,爷爷就去世了,那次送别是他见爷爷的最后一面。尽管后来他在爷爷的灵柩前哭得死去活来,也无法弥补他对爷爷的愧疚。

  每每想起那双老土的白球鞋,那个送别的早晨,爷爷生前的一幅幅画面就浮现在小李的眼前。“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这件事都是我心里的遗憾,我很后悔,因嫌太老土,没有拿那个鼓囊囊的蛇皮袋,后悔没再迟走一天。”小李说,又是一年开学季,希望那些准大学生们能理解父母和长辈们的苦心,珍惜那些“老土”的期待、牵挂和鼓励。

  记者 郝海军


  妈妈给我缝被褥

  “一转眼的功夫,7年的‘象牙塔’生活结束了。回想起当年踏进校园的情景,回忆起父母亲饱含深情的行囊,依旧让我热泪盈眶。”25岁的王烨激动地说,2010年7月,王烨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圆梦时刻,那时她18岁。

  “当收到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父母的兴奋劲儿很高,比我还要激动百倍。”从小到大,王烨和其他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一样,犹如一朵温室中的“小花”,从未离开过父母,从没离开过家。伴随着开学倒计时的到来,这边王烨忙着和同学们欢聚、畅谈,那头父母亲则带着对女儿的依依不舍,已开始动手为孩子精心准备“爱心行囊”。

  “在我眼里,妈妈是个非常干练、时尚的女人,除了简单的整理家务,基本上很少做一些‘技术活儿’。然而,为了让我能盖上舒适、温暖的被子,妈妈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用不太娴熟的技艺一针一线的给我缝制被褥。”说到这里,先前还是笑容灿烂的王烨立刻声音哽咽。

  那段时间,妈妈在户外锻炼时,由于意外拉伤导致腰部受伤。

  但即便如此,她不顾家人的劝告,一定要亲自上手。

  记者 成华


  让精神的力量滋养孩子的青春

  今年高考,尧都区学子李睿峰如愿被中传南广学院录取,通知书寄来的时候,全家人高兴极了,父母当即拿出两万元让他选择上学的装备。

  受父母的影响,李睿峰喜欢国货。

  高考之后,李睿峰和同学们疯过几天后,就开始在网上查询关于电脑、手机等的信息。他有自己的想法,只在国货中选”。比对了华为、小米、Oppe、Vivo、魅族、中兴等的各项参数,综合考虑了性价比等因素后,他最后将目光锁定在华为Mate9与小米6上;笔记本电脑,选择了神舟战神系列中的一款。他认为,这样的配置与自己将来学习专业时的需求匹配。

  算算价格,离父母给的两万元还有很大的结余,李睿峰又看了一个不到1000元的电子书阅读器。

  “当初听到这个名称的时候,一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孩子告诉我,说是可以把书下载到里面读,比买纸质的书便宜,还不伤眼睛。我虽然还是一知半解,但听他说是用来读书的,就无条件支持。”李睿峰的妈妈认为,对孩子的爱应该体现在对他正确选择的支持上,孩子以后不在父母的身边,如果有内容健康的书籍陪着他,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应该可以放心。

  “孩子的成长中,一定不能少了精神力量的陪伴。”李睿峰的爸爸想得更为周到:尽管他买了电子阅读器,但是经过别人推荐,并且特意查询了‘教育部推荐大学生必读书目100本’,从中选择了《诗经选》《楚辞选》《百年孤独》等几本书,希望他能多看看一些引领人增强修养、培养气质、深入思考、走进心灵的书。孩子总要长大、总要远行,希望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能有一些好的书籍陪伴他成长,滋养他的青春。”

  记者 韩晓芳


  可怜天下父母心

  “高考分数出来后,在网上填报了她喜欢的志愿,就等着录取了。等待的日子真难熬。一天当中,我数次打开查询窗口,查看女儿是否被理想大学录取,那可是她最美的青春路、最美的明天……”这是今年7月28日,不惑之年的刘先生在女儿收到“吉林大学通知书”后,在朋友圈发表的一篇随想,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他们计划8月25日开车送女儿上大学。

  8月22日,记者联系到刘先生。不知道在从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到即将启程的这一个月中,刘先生的内心有着怎样的变化,以至于在采访过程中,他并没有像日志中讲述的那样“矛盾”,反而多了几分洒脱和顺其自然。“孩子大了,总要离开家的。”虽然没有刻意为孩子准备上学所需的物品,但刘先生和妻子还是为孩子列了清单,没有多详细,基本上是想到啥就写下来,主要是女儿需要的一些小玩意儿,那边冷,去了长春先买些厚衣服。”

  与刘先生的洒脱相比,今年48岁的张女士则表现出了妈妈的细腻。

  “还记得女儿上高一时,因为是全封闭的,每周六我都会和她爸爸准时去学校看她,每次见了孩子都要哭鼻子,以致于都不敢问她在宿舍住的是否适应,学习是否有压力等,只是想近距离地看看她。”期盼孩子考个好成绩,可又怕孩子走得太远,于是在填报志愿时,张女士进行了适当“干预”,不想让孩子走太远,不过也主要以孩子的意愿为主,最终被太原理工大学录取。”这几天,张女士陪着孩子出去逛逛,虽然女儿说衣服不用在临汾买,不过她想知道女儿喜欢什么风格,偷偷记在小本上,到时候快递过去,要给女儿小惊喜。

  记者 亢亚莉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说实话,我心里是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孩子长大了,难过的是孩子要离家远行了。”8月23日中午,刘玉英正在为儿子收拾行李箱,26日,她的儿子就要到西安上大学了。一想到儿子将要离家,她这个做母亲的总是舍不得。

  “衣服装了好几件,内衣裤多准备了几套,孩子不爱洗袜子,所以我给他准备的全是深色的。”打开行李箱,刘玉英说,当初买行李箱时,就想着买一个大点的,能装东西,可孩子他爸非要买个洋气点的,说好看。箱子买回来了,好看倒是好看,但是不实用,我这边准备的一双新皮鞋装不下了,要不给他少拿一件毛衣,先把鞋子装上?天气马上就凉了,毛衣不装怎么行?”刘玉英一手拿着毛衣,一手拿着皮鞋,不知道该把哪件行李放到箱子中。

  “毛衣先不拿,孩子国庆节就回来了,返校时再拿。开学肯定有仪式,皮鞋一定用得上。再说,孩子没有毛衣穿可以自己买。”刘玉英的丈夫在旁边说道:你先给我看看我输入的地址对不对,怎么系统还让我填校区?我怎么知道是哪个校区。”原来,刘玉英在收拾行李时,她的丈夫也没有闲着,年近五十岁的人了,为了方便给儿子网购东西,他开始研究如何使用淘宝软件。在填收件人地址时,因为不知道孩子所上大学的具体地址,无法完成注册。那就都不拿,缺啥我给娃送过去,行了吧?”听着老公的抱怨,刘玉英非常不满。

  “妈,你别给我装了,我啥也不要。”看到父母产生争执,刘玉英的儿子从里屋出来,制止了母亲收拾行李。

  “在妈眼里你就还是小孩。”刘玉英话音刚落,几滴眼泪夺眶而出。

  没有语重深长的叮嘱,没有发自肺腑的交流。小小的行李箱中,没有特殊的物品,却承载着爹娘一番苦心和浓浓爱意。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