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促进全市公益诉讼工作开展,9月15日,全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推进会在市检察院召开,安排部署全市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并对干警进行公益诉讼业务培训。全市两级院分管民事、行政工作的院领导及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8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今年以来临汾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又一推进举措。
针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由检察机关及时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诉讼,以加强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是党中央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对国家权力运行制约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以司法权制约、规范行政权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切实做好公益诉讼工作,临汾市检察机关采取机制建设夯实基础、素能培训提高战斗力、领导包片督导狠抓落实的方式,三管齐下,助推全市公益诉讼工作深入推进。
机制建设夯实基础。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离不开与环保、国土、食药监、城建、林业、城管等行政机关和法院的沟通协调。目前,市检察院已经与市环保局、市食药监局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积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情况通报、线索移送、证据收集、结果反馈、技术咨询等协作机制,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严格执法。人民法院是国家公益司法保护的重要职能部门,目前,市检察院已与中级法院进行了沟通,双方将采取召开协调会、开展联合调研等形式,通过对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解、案件管辖等问题进行充分沟通,提前研判、提前分析,共同推进公益诉讼相关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
素能培训提高战斗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良好、过硬的业务素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切实提升检察干警公益诉讼的业务素质,市检察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三次派干警参加全国各类公益诉讼业务培训,并收集全国公益诉讼工作试点院的经验材料,由民事检察部、行政检察部部长从挖掘线索、成案可能性、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所需成本、外部阻力、工作程序等多方面对干警进行业务素能、办案技巧培训,提高战斗力。
领导包片督导狠抓落实。公益诉讼是在检察职能发生重大调整的新形势下,强化法律监督的新举措和新实践,事关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但部分干警思想上对公益诉讼存在陌生感、畏惧感,有不愿创新、不敢创新,坐、等、看等错误思想,一度造成全市公益诉讼工作推进缓慢的局面。市检察院及时召开党组会议,对公益诉讼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市院全体班子成员下基层到包联单位进行督导,层层加压,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检、省院的安排部署上来,尤其是基层院检察长必须把公益诉讼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推动公益诉讼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截至目前,大宁、吉县、汾西、尧都等院已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件。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苑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第二十二届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年会的贺信中指出,“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检察机关强化公共利益保护、维护社会安全和发展的殷切期待。公益诉讼能更好地保护公共利益,全市检察机关将从公共利益出发,做好、发挥好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刘俊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