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品牌直销包,女装……”“本店专做奢侈品批发”,在微信朋友圈,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类商品信息,那你敢买吗?近日,市民刘女士花750元,在一位微友处买了两件棉衣、一款特价鞋,但打款后迟迟收不到货。起初,卖家以各种理由推脱,当刘女士再三逼问后,卖家直接将其拉黑。面对被拉黑的窘境,刘女士只能自认倒霉,既说不出卖家地址,也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实际生活中,诸如刘女士的遭遇并非少数。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上卖东西,只需注册账号、海量邀请网友,再发布商品图片即可。因为无实体店,也不通过网购平台,这类“店家”真实信息不全,收款后是否发货、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均无法保证。而消费者一旦遭遇类似纠纷,维权就成了难题。
事例回放 微信卖家收钱不发货
今年8月份,刘女士通过微信加了一位专做“服装批发”的微友,点开其朋友圈,她发现该微友大量卖时尚女装、包具等用品。起初,刘女士买了两条特价裤子,看发货也很正常,她对微友也就没有那么多戒心了。“双十一”时,刘女士在该微店看中了两件棉衣和一款特价鞋子。简单聊了几句后,她便通过微信,将钱转给了对方。没想到一周过去了,刘女士迟迟收不到衣服,起初微友还说迟几天到货,但10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收到货。再三逼问对方后,刘女士竟被对方拉黑了。
微商店主 监管空白靠自律
针对刘女士的遭遇,记者采访了几位我市本地的微商店主。他们表示,目前微商领域的监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产品质量、销售途径、售后服务基本靠店主自律。
从事微商3年的李女士介绍,商家依靠微信首先是看中它的广告宣传功能。很多微商和顾客之间都是认识的,一些骗子打着熟人旗号,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其次,微信购物多通过微信直接付款,货款往往在收货之前就进入卖家口袋。很多骗子就是利用这一点,一旦收到钱便切断联系。由于没有第三方平台的监管,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律师观点 多考虑慎购买留证据
结合刘女士的遭遇,山西金贝(临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玉芬表示,像刘女士这样在微信卖家处看好商品,直接私信转账,遇到问题后无法找第三方维权。
假如是通过第三方平台付款,即便是付款后未收到货,在有付款证据的前提下,第三方也会帮忙维权。“刘女士通过微信私下付款,现在卖家直接将其拉黑,刘女士也无法提供证据,想维权很难。”王玉芬说,在微店购买物品时,一定要知晓对方的经营主体信息、保留交易记录、银行汇款单和卖家信息等作为消费凭证,以便出现消费纠纷时有据可查。
王玉芬还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圈卖东西仅靠卖家的诚信来经营,买卖双方多是口头协议,并无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保障,风险极大。一旦涉及退换货时,维权很难。购物最好还是选择实体店或正规网购平台。如非要在朋友圈购物,一定要多个心眼,即便是熟人,也要核对清楚其销售信息。对于陌生卖家,更要提高警惕。
记者祁欣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