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宣誓
临汾新闻网讯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山西省总队临汾支队执勤四大队吉县中队驻扎在著名的黄河边上,该中队的队训是“团结、拼搏、奉献、忠诚”。“2016年在临汾教导队驻训,参加过运城新绛、河津抗洪,执行过城市武装巡逻等重大任务。该中队围绕“牢记使命、练兵备战”的思路,着力建设“弘扬黄河文化、传承抗战精神、树立军人形象、打造窗口品牌”为内涵的先进中队。中队先后有5人荣立三等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该中队指导员李小军简要介绍了中队近两年“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利用在壶口景区执勤便利条件,让每个战士除欣赏祖国的美景,领略黄河博大胸怀,激励中队战士要像黄河水那样无私奉献、汹涌澎湃、勇往直前。
8月28日,该中队秋季退伍的名单还没有确定,义务期满的士兵便和该中队的干部举起了“若有战、召必回”六个大字合影留念。全中队战士也与他们拉起“退伍不褪色忠诚永记心”横幅留影拍照。
选择退伍有点难
“从小受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影响,看到那身着橄榄绿在天安门广场站如松的军人,看到身着迷彩服的军人开着战车、手持钢枪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由羡慕变成行动。2013年9月走进了军营。那时中专刚毕业,老师告诫我,你告别了知识的天堂,承担起了男子汉的责任。”23岁的一期士官刘文杰说。
“说句心里话,选择退伍比选择入伍还难,5年来,我把中队当家,把战友当亲兄弟。训练苦牙一咬就挺过去了,部队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家有生病的父亲,我又是一个独子,为国尽义务是忠,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然我选择了退伍,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我的承诺。”刘文杰眼睛噙着泪花说。
“刘文杰在部队是好样的,走出军营更优秀。”该中队指导员李小军介绍,他在休假期间参加了地方救火,中队收到了锦旗和表扬信,中队为有这样的战士感到自豪。而刘文杰悄悄地说,2017年,他训练的照片在《临汾日报》刊登,父亲也自豪地向街坊邻里说叨。他休假时,邻里街坊也夸赞,他真正体会到军旅生涯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首歌。
完成学业报效国家
“2016年7月参加完高考,我背着父母及亲戚参加了征兵体检,入伍通知书与华北理工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乎同时收到,凭着对军旅生活的向往,还是选择了当兵”19岁的河北籍战士焦立功介绍,最后选择了保留学籍,到部队服兵役两年。
部队是培养有血性、忠于祖国的大学堂。两年来的部队生活,改掉了自己身上的不良习俗,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在困难面前不畏缩。特别是站到壶口岸边,那咆哮的黄河是民族之魂,更感到我们这一代人肩上责任重大。
“等我重新坐在教室里,我会更加珍惜宝贵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业,以优异的成绩向部队汇报,向自己的父母汇报。同时,我还不会忘记待我如亲兄弟的战友……”焦立功说,对人的一生来说,两年的时间是短暂的,完成学业更好地报效祖国才是长期的。
能吃苦是最美的记忆
“能有自己的一身军装那是我的梦想,上学时,自己周边的亲朋好友,哥哥、姐姐大部分当过兵,包括自己的先辈们也有自己的军装,为圆此梦,我走进了军营。”20岁的四川籍战士张建鹏直截了当介绍。
“知耻而后勇,可以毫不避讳地说,2016年走进军营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让我产生了退却的想法,是老兵、是班长给予鼓励让我扬起了头。入伍前我学的专业是酒店管理与旅游专业,回到家乡,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干出个名堂。”张建鹏说,然后组织人们回临汾看华门、游七里峪……临汾那么多景点和古老的文化景观,只是壶口有印象。
同为四川籍战士的赵粮接过话茬,是汶川大地震救灾的军人感染了我,那一年我才12岁,目睹了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救出了奶奶。于是我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当兵。“我们抗过洪,我们巡逻保一方平安,我们吃过苦,但吃苦是最美的记忆,最好的回忆”张建鹏总结了他两年部队生活经验。
“头上顶得是荣耀肩上扛得是使命与责任”“部队和地方工作性质不同,同样也有荣耀、使命和责任”……当天参加座谈的战士们,用这些纯朴的话语谈着这些年在部队锤炼的经历。
记者 祁欣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