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节帷幕缓缓落下,外出务工人员又将背起行囊,再次开启新一轮的“打拼之旅”。防止遭遇“黑中介”?签订劳动合同又该注意什么?为此,记者走访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科的工作人员,为广大务工人员支招。
擦亮眼睛找工作
作为广大务工人员寻找工作的平台,中介机构可谓是不二选择。然而,面对市面上各式各样的中介机构,一旦疏忽碰上“黑中介”,则会不知不觉跌入陷阱。
“通过中介找工作,首先必须看是否在显著位置悬挂工商营业执照和人社部门颁发的相关证照。还应当有明确的章程、管理制度;开办业务也必须有固定的场所、办公设施以及具备一定数量的开办资金。”据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正规的中介机构,不能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不能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相关证件,不能提供虚假的就业信息,也不能为没有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中介,求职者应当格外注意。
熟人搭桥要谨慎
“春节过后,将是返程务工高峰期,很多外出打工的劳动者都会试图通过亲戚介绍、熟人搭桥等方式找活儿,然而,稍有不慎,便会跌入非法传销的陷阱。”工作人员表示,一些传销组织极有可能用高额收入来诱惑打工者,所以找工作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是去当地的人社、工商等部门进行事先了解,查看所选择的用人单位,是否进行了登记备案,对企业的招工信息也应当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建议求职者可通过参加由人社部门举办的大型人才招聘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签订合同看仔细
合同条款看清楚,心中有数慎维权。工作人员表示,作为用工的重要保障,很多务工人员常常只和用人单位达成口头协议,而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这样以来,一旦出现纠纷,会给维权带来难度。
在此,劳动监察部门提醒大家,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支付规定、劳动合同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记者 成华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