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出生时,我哭了,你笑了;考上理想的大学离家时,我笑了,你哭了;穿上美丽的婚纱坐上婚车的那一刻,我笑着挥手,你却偷偷地抹着眼泪。曾经的我还懵懂不知,当我成为你时,方知你为何哭,为何笑……今天是母亲节,祝愿全天下的母亲节日愉快,福寿安康!”5月12日一大早,当记者打开微信朋友圈时,母亲节的相关信息扑面而来,细读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感人至深的浓浓深情,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发文称,母亲不在朋友圈,感恩何须挑时间?”为了捕捉身边的“母亲”带给我们的温馨记忆,母亲节前夕,记者来到了市区一所中学门口,通过走访、观察,那些平凡中坚守的感人故事,湿润了记者的双眼。为了孩子,他们每天总在上演一场“快闪”,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她们中,有妈妈,有父母的妈妈,虽然角色不同,却怀揣着相同的爱意。
5月9日17时50分,当记者到达市区平阳中学校门口时,就已经有拎着保温桶的家长在校门口等待,相熟的家长则聚在一起谈论孩子的近况。
“孩子今年上初三,18时50分放学,19时20分上课,每天火急火燎地跑回家,着急忙慌地吃口饭就回校上课,时间太赶了。后来看见学校门口每天都有家长送饭,我就加入了这个送饭团……”一位正在等待孙子放学的老人边说边看手表,接着把保温桶从包裹了几层的手提袋里拿出来,放在随身携带的小马扎上,静静地等待着。
18时30分,有的学生下课了。因有的学校不允许孩子在外面吃饭,家长便将饭盒递到孩子手上。
18时50分左右,从平阳中学校门内涌出了身着白色校服的学生们,他们迅速与大门前的家长会合,自行车棚中间的空地、电动自行车上,但凡空着的地方都站满了人。小马扎、电动自行车座、自制的简易箱子变身为饭桌,暖壶”也成了各个家长的煲汤利器。
一位年轻母亲在确定孩子快出校门时,熟练地把饭盒、米汤依次打开,我今天给孩子带的是蛋炒饭,还有汤和菜,外加一份水果。孩子学习压力大,所以每天早上我都会问他想吃什么?然后就给他准备什么。”而不远处的一位父亲,也正细心地为孩子晾着米汤。
19时15分左右,吃完饭的孩子们开始陆陆续续返回学校,家长们也收拾“行囊”准备回家。人群中,一位边走边喝米汤的家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说“孩子着急没喝完,拿回去就凉了,我在这儿喝了,回去就不用再做饭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向这位家长一样,给孩子“精工细作”,对自己“马虎凑合”的家长不在少数。
记者亢亚莉 潘华玲
记者感言:看着眼前一个个提着饭盒离开的背影,我不禁感慨万千,心中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朱自清的那篇《背影》。许是那时“少年不识愁滋味”,没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再捧来细读,不禁泪眼朦胧。
曾经的我抱怨学业沉重,时间如水,那个为了做早饭5点就起床的“背影”默默无语;曾经的我青春期叛逆忧郁,那个在一旁着急的“背影”却从不敢擅离;曾经的我有时只是不想吃饭,而那个“背影”却风雨无阻地送饭。
还记得,第一次去外地求学时,父亲背着大包小包,送我上学的情景。从小就害怕离别的我,与父亲道别的那一刻,都没敢回头看一眼,便匆匆跑向相反的方向。跑了好远之后,回头望向父亲时,他依然站在分别的地方看着我……
又一次,泪水浸湿了双眼。
工作后,虽然与父母亲还在同一个城市,但是,回家探望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每次离别时,母亲总会倔强地拿着我的行李,送我去车站。看到有班车经过时,快步跑上前去挥手示意。那一刻,我才注意到,母亲以前笔直的身躯有了弧度……待我坐车驶出好远时,依然能看到渐渐缩小的母亲的身影。
那一刻,除了不舍之外,脑海中不断闪现着龙应台的《目送》:“我渐渐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路的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学生生涯里,那些年陪我走过的,除了青春还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