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办了会员卡、充了钱,本以为能安心享受优惠,没想到店铺转让、老板“跑路”。近日,家住商务局小区的柴女士向记者诉苦:充值的理发卡没用完,老板却“跑路”了,店铺也“改头换面”,她想借自己的亲身遭遇,提醒喜欢充值消费的朋友们,不要贪小便宜吃了大亏。
柴女士讲述,“今年春季在一家理发店消费后,店主介绍办卡充值可以享受剪发10元和烫染六折的优惠,当时觉得很划算,便一次性充值了五百元。作为老客户,自以为经营了三年多的店铺应该值得信任,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柴女士表示,自上次消费至今没有去过该店消费,谁知短短几个月店面竟被转让。进去打听才知道以前老板欠着房租和员工工资,携款“跑路”了。
柴女士无奈地告诉记者:“类似情况已经是第三次遇到,前面两次充值的是餐饮卡和洗车卡,均是以老板经营不利、店铺倒闭转让最终作废。想着不会总遇到这种‘倒霉事儿’,便毫不犹豫办了理发卡,谁知又是这样。”
美容美发卡、洗车卡、健身卡、就餐卡……如今,办理预付费式的会员卡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对于商家,不仅留住了客户,还回笼了资金;对于消费者,不仅享受了优惠,也省去了次次支付的麻烦。但预付卡在让消费者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隐患:部分发卡商家随意撤并网点、不按约定和承诺提供服务、卡内余额不设兑现、商家回笼资金后最终跑路等等,实在让消费者“伤不起”。如此一来,预付卡变成了“坑人卡”。那么,面对预付卡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陷阱”,消费者又该如何擦亮眼睛?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咨询了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举报投诉中心工作人员,他表示,每天都能接到因办理预付卡消费引发的消费争议,一年多达上千起。原因集中在三种情况:未提前告知消费者或未妥善处理好消费者退卡退费的情况下,擅自关门停业;新经营者接手后拒绝向持原会员卡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装修期间,以“新店开业在即,充多少送多少”,吸引大量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后,“人去楼空”。如果店铺还在,消费者提供书面证明,执法人员将前去和商家协商解决;对于商家携款“跑路”,消费者只能及时报警维权。他提醒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前,一定要选择正规、经营时间长的商家,多途径了解相关信息,最好让经营者开具发票或收据。
山西平阳律师事务所李律师表示,对于理发店老板失联,持卡消费者可以向所在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举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如果老板是有计划、有预谋地携款失联,其行为可能涉嫌诈骗,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她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提前充值金额时,最好能和商家形成书面协议,在出现问题时对于退回款项才能约法三章,有所依据。在遇到不合理消费时,保留证据,与商家协调,协商未果可直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渠道维权。同时,消费者要有起码的自我防范意识,切勿贪图小利,被商家的小恩小惠迷惑,更不要为享受更大的优惠超额购卡,否则到期后可能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时下,以互信为基础的商业模式,最大的隐患就是商家失信。预付式消费乱象频发,仅靠道德号召、舆论谴责难以遏制。因此,治理预付卡消费领域乱象,除了提醒消费者“谨慎办卡、合法维权”,还需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记者 闫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