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赵建国: 当好文明“窗口”守护者

2019-11-13 09:10: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从乡村到城市、从无业到就业、从单身到成婚,赵建国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从事出租车行业13年来,热情善良、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在赵建国身上已不是新鲜词:“出租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也是一张流动的‘名片’。我们都是城市文明‘窗口’的守护者。”

  与众多个“建国”一样,赵建国的名字和“国庆”有关。“1977年9月出生,因为接近国庆节,所以家人便为我起名‘建国’,寓意让我跟新中国一样,日子越来越好。果不其然,我这日子可真是越过越美。”谈起自己的名字,赵建国很是自豪。名字背后,不仅是一份与祖国的不解之缘,更是来自亲人的美好期盼和爱国情怀,也让他从小就懂得心存爱国信仰、脚踏实地做人。

  初中毕业后,赵建国便开始在社会上磨砺。“刚开始,和家人一起四处收粮食,每到农忙时节,便开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麦子、玉米,然后再卖出去,赚取中间的差价。收入好的时候,一天可进账近千元。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瞄准了这块‘大蛋糕’,市场随之越来越小。”

  肩负着家人的期望,赵建国便来到了城里,做过销售、跑过保险,由于有驾驶经验,自己又爱好开车,便当起了出租车司机。每天驾驶出租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赵建国见证了出租车行业的变化和人们文明素质的提高,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的诸多便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从当初的燃油车到现在的天然气,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更加环保了。‘享受’着好政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爱国的一种表达方式。”

  “出租车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性行业,它代表的是一个城市,接触的是来自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人,担负着为城市树立形象的‘重任’。”说起13年来的载客经历,赵建国总有说不完的话,“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次拉到外国乘客时,他们对我们临汾的啧啧称赞。”

  “记得有一次,两名大概六十岁左右的外国人在路边拦住了自己的车,其中一名男士扶着另一名表情很是痛苦的女士。我心想她肯定身体不舒服,便立即下车帮着把女士扶上了车,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医院,怕他们不熟悉,又带着他们挂号、排队,直到看完医生确定无大碍后,才把他们送回了原地。”说着,赵建国流露出满脸的自豪,“当时,他们直夸我们临汾人民热情好客,不断为我们出租车司机竖起大拇指。”自此,每次拉到外国友人或者外地乘客时,赵建国都会很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家乡——临汾。

  他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事例举不胜举。“十余年来,后台零投诉,等级是最高级别,这是我从业的最大骄傲。”在出租车生涯中,赵建国始终抱着吃亏是福的想法,开车至今没有发生任何司乘纠纷,“出租车是古城临汾的一张靓丽名片,驾驶员良好的素质,就能体现整个城市的基本素质。我很庆幸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发生过危险的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日益强盛,赵建国也由衷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现在除了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就是教育好晚辈,让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赵建国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他的梦就是国家越来越好,家人越来越幸福,社会越来越和谐。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