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他们身着反光马甲,每天14个小时,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他们胸前悬挂“智能收费终端”,目光聚焦于一辆辆停放在白框线内的汽车,扫描、记录、收费……一个多月以来,市区为缓解交通拥堵而实行道路临时泊车收费,由此衍生一种新职业——停车管理员。
带着好奇心,记者走近这一群体:他们大多是退伍军人、下岗职工。虽然整日在马路上“抛头露面”,工作辛苦且收入微薄,但他们乐在其中,不怕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只怕车主不理解、不支持。
坚守:不到点儿绝不撤离
11月17日,大风、强降温齐上阵,市民们即使“全副武装”,也难挡寒意侵扰。体育中街两侧的行道树一瞬间“秃了头”,在随风飞舞的枯叶中,数名停车管理员尽职尽责地坚守岗位。
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54岁的停车管理员张文革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远远望见有车入场,他立马飞奔过去,熟练地点击“智能收费终端”,对准相应车辆的车牌号拍照、录入。接着,他看见几辆车意欲离开,又赶紧上前依据系统测算出的时间来收取费用。
几个来回下来,张文革竟跑出了一身汗。转眼,满身的汗又化为刺骨的寒,冷冰冰、湿淋淋地粘在身上。被寒冷包裹的他只是跺了跺脚、搓了搓手,便继续观望着来来往往的车辆。
附近一家饰品店的店主连忙招呼张文革和同事们不忙时过去喝口热水。这位店主说: “这么冷的天,他们还在街上守着,太辛苦了。现在,‘僵尸车’不见了,交通越来越好,都是他们辛勤工作的结果。”
“今天风大,影响视线和听力,大家在工作时一定多留心、多观察,确保自身安全……”班长李海旗将自己负责的体育街路段走了个遍,一再叮嘱停车管理员们注意安全。据他介绍,停车管理员分为两班倒,上午班是7时至14时,下午班是14时至21时。班长、副班长不间断巡岗,遇上突发问题可及时解决。
这不,大风天气使得开车出行的市民明显增多,体育南街南段的车位一位难求。40岁的停车管理员刘丽君一人看管28个车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李海旗见状,一边疏导交通,一边引导车主停车入位。
不知不觉天黑了,几道反光条在车流人海中格外显眼。接连工作近7个小时,疲倦、饥饿一并袭来,为停车管理员们又增添了几分寒意。虽说快下班了,但大家依旧保持着刚接班时的激情,有条不紊地“清场”。
这份工作全年无休,越是节假日越忙;工作范围只有几十米,每天却能走上万步;哪怕天气再恶劣,不到下班的点儿绝不撤离……问及工作辛不辛苦,李海旗道出大家的心声:“停车管理员多为退伍军人、下岗职工,也有失业人员、残疾人士。感谢政府给了我们就业机会,我们心存感激,只想在新岗位上为百姓服务好。”
执着:微笑应对意外状况
提起逛街,许多临汾人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财神楼。据财神楼路段班长赵庆伟统计:“从财神楼南端到北端,共有260余家临街商铺、10家培训机构、7个住宅小区、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老年大学,人员复杂且车流量相对较大。”
一连多日,记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这两条街虽为单行道,但个别车主怎么方便怎么停,甚至为了逃费,故意将车停放在车位之外,影响道路通行。停车管理员对违停车辆车主再三劝导,有的心不甘情不愿地将车开走,有的干脆撂下车就走。
此外,个别车辆虽按照要求规范停车,但离开时不愿支付相应费用。有的声称“有关系”,通话之后却红着脸埋单;有的找出各种理由,一再“绕弯”;有的推脱不过,便破口大骂。
事实上,每位停车管理员都曾遭遇这样的尴尬,面对无端质疑和谩骂,他们即使心里再委屈,脸上也挂着笑容,一如既往向对方耐心解释,直至对方点头认可。32岁的停车管理员冯娜道出经验:“遇上火气较大的车主,我就一直微笑。笑着,笑着,对方就不好意思了……”
此时,记者留意到冯娜一直依靠电动车代步,偶尔下车走几步,明显一瘸一拐。原来,为了规范车辆停放,她总是将放进车位划线的电动车、自行车挪到台阶上。一不小心,被电动车砸了脚。她忍着剧痛,坚持到晚上下班。回家一看,右脚袜子已被血水浸湿,脚趾严重受伤。
隔天一大早,冯娜又准时到岗,直至脚痛难忍才去医院检查。经诊断为右脚脚指甲床撕裂,医生将脚趾上残存的指甲剥离时,她疼得出了一身冷汗。坐不住的她在家仅仅休息了3天,便穿着棉拖鞋、骑着电动车来上班。她说:“这条街比较繁忙,不能总让同事帮我代班。”
“累并充实着,苦并快乐着”是停车管理员们的真实写照。市民的一声理解、一句赞扬便是他们前行的最大动力。财神楼南街的一家女装店店主感叹:“起初,一些商户不理解,他们就挨个上门做工作。后来,我们发现自己的顾虑是多余的,店里的生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住得远的顾客还高兴地说有地儿停车了。停车收费是大势所趋,市民们理应支持。”
“停车收费刚起步,不支持、不理解只是个别现象,大多市民都能自觉遵守、文明停车。”赵庆伟有感而发,“不知艰难困苦,只知风雨无阻;不知冷言热讽,只知为百姓服务;不知什么误解谩骂,只知交通畅通为上。这是我们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记者手记:
为缓解交通拥堵,市区8条道路实行道路临时泊车收费。一个多月以来,交通改善和车主感受成为舆论焦点,唯独与此项工作息息相关的停车管理员鲜有关注。
他们默默坚守在马路上,引导车主文明停车,及时疏导拥堵交通,风吹雨淋、无法按时吃饭、带病上岗等都是常有的事儿。即便如此,工作之中仍会遇到误解、谩骂此类现象。哪怕这样,他们也不曾收起脸上的笑容。只是,这份笑容里又有多少辛酸。要知道,他们不是因为生活困窘而不得不“低头”;而是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工作,心甘情愿在新岗位上发光发热。
问及他们有什么心愿?他们的答案出奇地一致:“希望广大市民支持、理解、尊重我们的工作。”
自觉遵守停车规定,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支持。同时,文明停车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妨从小事做起,为创建文明城市、建设文明临汾“加速度”。
记者 李静